香椿礼盒
香椿收购季
再过一个月,就是张庄香椿集中采收的季节了。“4月的张庄,男女老幼、全家出动,采收香椿的队伍浩浩荡荡,香椿收购点每天早早就会排起长队,远远地便可闻到诱人椿芽香。”正在筹备今年收购事宜的淄川区有机蔬菜服务协会秘书长乔海涛向记者表示。借张庄香椿喜获首批淄博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东风,今年将新上年产1000吨的香椿芽深加工项目,让更多的野生张庄香椿走出大山,摆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万亩张庄香椿食用由来已久
张庄香椿的食用历史由来已久,淄川县志记载:嘉靖年间即有“兹验其土宜辨其物性,以区别之,志物产其木为椿”是为最好的佐证。“在淄川的西河、太河等乡镇,老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采收香椿的工具,长长的木杆儿,前端绑住一个灵活的小铁钩,伸入高高的香椿枝芽上,只要稍稍转动手腕,野味便可轻松落入袋中。”乔海涛如是形容。多年以前,大自然馈赠的这般美味便已名声在外。
2009年12月28日,在当地政府部门引导下,张庄香椿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正式授权淄川有机蔬菜服务协会使用并制定相关标准。当时,淄川以太河、西河等乡镇为主产地的野生香椿足有上万亩,当地从事香椿收购及加工的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已有不少。其中,以淄博远方有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规模最大。
每年4月,是张庄香椿采收季,集中收购也会如期展开。统一收购、统一加工。“2009年至今,收购价大都维持在5-8元/斤,最高时一度突破10元/斤,带动了当地百姓致富。”乔海涛表示。截至目前,使用张庄香椿这一区域公用品牌的企业已有6家,合作社10余家。仅远方公司年加工张庄香椿就达500吨,占张庄香椿加工销售总量的一半。
地理优势造就野生香椿好品质
与一般农产品有所不同,张庄香椿原材料均为野生且产量丰富。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4月的张庄,则是香椿的王国。野生香椿漫山遍野,娇艳肥美的香椿红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慕名而来的远道客人,一边享受着采摘张庄香椿的快乐,一边领略着这里独特的自然风光,常常流连忘返、乐不思归。
“张庄香椿,又称红香椿,主要分布于淄川区张庄及周边乡镇的村落,因叶芽颜色呈棕红色而得名。”乔海涛告诉记者,生长在山里的张庄香椿比普通香椿晚10天左右,食用口感脆嫩多汁,渣少味甜,香气浓郁。
好品质来源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记者在张庄香椿的主产地了解到,这里位于淄博市饮用水水源地太河水库上游,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钾、氮、磷、镁、钙、铁等微量元素。不仅满足张庄香椿正常生长需要,还增强了植株抗病性。同时,由于香椿的特殊气味,无需防治病虫,造就了张庄香椿成为抗病虫害能力最强的树种之一,保证了张庄香椿的纯天然、健康和营养。此外,丰沛的降水、适度的气温、长达半年的无霜期、昼夜温差大的半湿润温凉气候以及丰富的光照资源,成就了张庄香椿“黄金蔬菜”的美誉。
乔海涛告诉记者,民谚有“房前一株椿,春菜常不断”的说法。在过去生活困难的年代,当地村民就有将香椿进行腌渍,以此当菜的做法。而如今,春腌香椿这一传统在崇尚自然、追求环保、关注健康的新形势下又获新生。
增产提质小香椿要香得更远
记者了解到,为做大做强香椿产业,更好地带动村民致富,淄川区有机蔬菜服务协会聘请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教授现场技术指导,开发了脱水香椿、速冻香椿原浆、香椿酱等袋装和瓶装一系列有机香椿产品。其中,速冻香椿原浆、脱水香椿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5000亩香椿芽有机食品综合开发”和“出口香椿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及产业化项目”,承担了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产业链的延长,实现了香椿的两季采摘,创造了老香椿“草变金”的神话,仅此一项,带动基地农户1560户,平均年增收3600元以上。
“今年,区有机蔬菜服务协会联合远方有机蔬菜公司对原有张庄香椿的储存冷库和深加工生产线进行提升改造。”乔海涛告诉记者。据悉,目前其冷库库容为300立方米,香椿年加工产量500吨,提升后库容将扩为1000立方米,年加工产量达1000吨。
除提升加工量外,进一步提升品质也被列为今年的重点。针对不少消费者一直耿耿于怀的香椿腌制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高的误解,乔海涛表示,香椿芽腌制2个月即进入后熟期,经加工杀菌后亚硝酸盐已分解降至合理标准。“目前,我们正在尝试低盐的香椿芽腌制品,探索张庄香椿更美味健康的产品。”乔海涛表示。
如今,以张庄香椿为品牌带动,生态农业建设已在这方美丽的山村开花结果,拥有了香椿、蔬菜、小麦、杂粮等上万亩的有机食品基地,农产品销售遍及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大连、青岛等城市,甚至销售到加拿大、法国、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
(晚报记者赵瑞雪通讯员刘元忠)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3月19日电上海男排19日在北京光彩体育馆进行的总决赛第四场比赛中,苦战五局力克北京男排,从而以3:1的总比分实现联赛三连冠。这也是该队历史上第13个联赛冠军头衔。在男排联赛21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