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滥用外语词的背后是虚荣和盲从街谈

来源:西部商报 2017-03-21 06:08   https://www.yybnet.net/

付  彪

“明天conference(会议)上,要对你那个report(报告)进行discuss(讨论)……”听到热播电视剧里这样中外夹杂的表达,你觉得“高大上”还是有点“硌牙”?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外语词已经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分场合、不分层次过度使用外语词的情况不仅在自媒体上越来越常见,甚至主流媒体、正规出版物都难以避免。

(3月20日《人民日报》)

笔者并非一味抵制使用外语词,而是想说,外语词需要用得规范,用于合适的时机和场合。

一些人之所以热衷于使用外语词,以至于不分场合、不分时机地冒出几个外语词,一个重要原因是虚荣和盲从。事实上,很多人在说外语词时,也不一定知道它的真正含义,就像早些时候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在报道淘宝商城遭卖家“围攻”的新闻时,主播将“B2C”读成“B二C”,引发网友围观。可以想见,连央视主播都不知道“B2C”为何物,更别说我们这些普罗大众了。

人们喜爱新事物没有错,这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但在全球性信息交换爆发式增长的今天,很多时候新词语还没来得及翻译,就直接将外语词拿来用了,就难免沦为不伦不类。正如有语言专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人盲目崇拜西方,随意使用外语词以显示自己有知识、文化水平高,这也加剧了外来语的泛滥。”“不少人觉得,使用中文时夹杂着外文是一种时尚。”不能不说,这种虚荣和盲从,也是文化不自信的体现。

规范使用外语词是有章可循的。许多国家在引进外语词时都要进行“消化”。比如英语国家引进汉语“功夫”等词时,都转化为适应其字母文字特点的“kongfu”,而不是生吞活剥“拿来”就用。我国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期望有关部门加大对人们喜闻乐见的外语词的“汉化”力度,电视报纸要起到正确导向作用,理性引导公众规范使用外语词。

新闻推荐

局长违规发福利书记失责“挨板子”

“当得知我在担任金凤区农牧水务局党委书记期间发生了违规发放福利、招待费严重超标等问题后,感到非常吃惊和后怕。真心感到自己当时责任意识太弱了……”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农牧水务...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滥用外语词的背后是虚荣和盲从街谈)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