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萍
今天遇到一个刚刚从海外归来探亲的同龄人,随意攀谈了几句,他介绍自己现在海外做黑胶唱片生意。
黑胶唱片?我脑海里顿时浮现出褪色的旧上海美女图、百年前的靡靡之音;以及《机械师》里主角执行任务之前都要“来一首”的精密机械唱片机——这不是老古董了么?现在还有人听这个?
“当然有。黑胶唱片最近又流行起来了,我们的业务相当不错。”
复古潮么?这种又笨又大的装饰品,在这个新新世纪里竟然还有不少人喜欢,是为什么?
“黑胶有很多特点啊。比如说,音质好,听起来温暖。黑胶唱片放出来的声音,一定程度上更接近于没有处理过的“原声”。现在的音乐人,还有DJ,不少都特别喜欢黑胶的音质。黑胶跟卡带一样,都是模拟声音,噪音低,效果好,听起来也最舒服。从CD机开始,就已经数字化了,没有了当时模拟的质感。——有没有感觉听卡带的时候可以听很久,但是听CD久了就觉得不舒服?”
咳咳,是有那种感觉,但我把这种感觉归结为自己听卡带的时候还在青葱岁月,听CD的时候年纪就大了。可是我听不出音质的区别啊,水电火电还是核电听不出来不说,就连手机里随便播的mp3和高音质CD,我也分不出来呀。
还有呢?
“黑胶胶片比较大,封套也很大,每张胶片就像一张大海报,上面可以各种设计,承载很多时代信息。而从卡带开始,到后来的CD和手机app,封套不断缩小,到了手机,上面的展示只有那么一小点,就丧失了很多意义和收藏价值。”
咳咳,那倒是,外行的人看黑胶片的收藏,就是看那些花花绿绿的封皮,装起来挂在墙上超有艺术感。可我是买了CD直接就把封套扔掉那种人,展示区域小没问题啊,反正我听歌从来都只看歌词的——还有呢?
“听黑胶唱片比较奢侈。”
是因为唱片机和唱片贵么?
“不,黑胶的成本很低,唱片机也是各种价位的都有。我说的奢侈,是可以慢下来,认真地去听的音乐。”
“你看,现在我们有了网络有了手机,想听什么太容易了,当得到理所当然的时候,人们也就不会再珍惜。”
“掏出手机,随便打开个app,就有海量歌曲供你挑选,不过你是不是也变得越来越没耐心听歌,连前奏都没放完就切歌了?”
“黑胶碟需要专门的碟机,听歌的时候,把胶片从封套里拿出来,在碟机上放好再打开,听完一面再翻另一面。换下一首歌很麻烦,得抬起磁头手动挪到下一首歌的胶片位置点,这样很多时候你就会从头听到尾,不会随意地切来切去。”
“对于音乐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以前的音乐人,过一段时间就会发一张专辑,里面有一组歌曲,认真挑选排列,设计封面,呈现给乐迷们。而现在,只要有一首单曲,就敢在网上发布、宣传、打榜了。”
“正是因为太费事,你会好好地、用心地去听一张专辑。也会好好地、用心地去做一张专辑。”
好吧,这个点说服了我。黑色音乐胶片,其实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
听新歌的已经抛弃了它,听情怀的还在纪念它;
追求生活节奏的对它嗤之以鼻,追求生活态度的却用它正心诚意。
我们生活在时间稀缺的年代。安静下来听听音乐,都成为了一种奢侈。
正是复古设备所带来倾听的这种仪式感,能让人心安静下来。这种专心致志的感觉,才是最奢侈的部分。
突然对黑胶唱片很心动。
因为一切教你认真生活的物品,都值得倾心。
新闻推荐
满田辣椒,今年又迎来大丰收兄弟俩护理辣椒一袋袋辣椒采摘上市,心里也装着满满的希望(右为杨旦)“现在的青年人都怕种田,我们却从种田中找到了人生的目标。”说这句话的人叫杨旦,一个才20多岁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