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的学校活动中,你会看到教师们对研究教育实质的热情远不如让他们提高学生分数从而增强自我的优越性来的迷恋。这正如不按药物性质而随药剂师的主观臆断给药匣贴标签,最好最大的药房将会带来可怕的恶果。因为教育的核心不是分数,社会需要多层次合格人才,学生需要琴棋书画和乐观态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教育的本质。
学科知识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固然能促进教育本质的实施,教师的态度、品质、思维方式等对教育的实施也有巨大影响,然而,怎么说,知识也只是教育的一个层面,犹如四肢、五脏、头颅没有血脉和灵魂构不成完整的人一样,培养缺乏情感、德行、健全心理这些软实力的“知识容器”绝不是教育的初衷,从“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也可证明:全面发展的人比知识渊博重要的多,即,应试教育一定不是教育的全部。教育中引导学生孝敬父母、有秩序上下楼、在竞技场上努力拼搏、乐于助人、懂得合作,这些德行成绩非常好的同学可能并不具备,是他们没有能力做到吗?扪心自问,教育教学中我们是否有这些深刻内容的引导培育?其实,许多优良品质真的与智商无关,只要肯指引,成绩不理想的“健康人”一定会比现在多很多。如今,出现那么多情商有问题的学生究其原因是什么?一味传递学科内容真得是我们的目标?是应试教育太急功近利了吧!应试教育的痼疾已迫使全部的教育行为指向分数,录取率已成为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唯一杠杆,德育层面的教育已沦为知识层面教育的奴仆。或许成绩能说明一些问题,甚至以成绩论成败有其道理,就是所谓应试教育有其科学性。但,无论如何很难苟同成绩好就是好学生的评判标准。成绩的正面暗示作用当然重要,也因此,成绩的负面作用更是可怕,试问,成绩差的同学能自然地各安天命接受分数的淘汰?
“疾之痛,非刺骨髓而不去”。现今,应试教育已完成了知识快速普及和教育平衡的目的,虽然知识爆炸、科技竞争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但自由平等、民主和谐需要真教育,孝敬父母、乐于助人、通达忍让需要真教育,良好品质、健康心理、强健体魄需要真教育,这些需要正表现在人文修养与教学专业有机融合教师队伍的逐渐庞大,这些需求正在被国家、政府的进一步试点、改革逐渐摸到了界限。相信,官本位没了,教授和卡车司机一样受人尊敬了,知识的汲取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了,师生之间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慢慢交流志趣、热情、理想了,教师素质全面提高,只能通过个人魅力、因材施教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时,应试教育的痼疾自然就会随风而去。
文明在推进,但愿她离我们不会太远吧!
新闻推荐
为提升一线员工的职业技能水平,日前,淄博星辰燃气公司派遣7名年轻员工到河北瑞星燃气调压设备集团,进行理论与实践技能学习培训。受训人员虚心向工程师请教,同时深入车间,结合日常工作中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