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时事快评】课本的历史观

来源:甘肃日报 2017-03-22 10:23   https://www.yybnet.net/

【时事快评】课本的历史观

评论员 吴梦寒

近日,一篇名为《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的帖子在网上广泛流传,罗列了不少现在正在使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错误。其中,提出对某版本的二年级课本中的课文《爱迪生救妈妈》的质疑:根据历史资料,爱迪生小时候的那个年代根本还没有阑尾炎手术,课文所叙述的内容根本不存在。有人还专门查阅了几种爱迪生传记都没有此事的记载。

“我可能遇到了一篇假课文。”对此,也有专家对中青报的记者说,《爱迪生救妈妈》并非杜撰,虽然不能证实爱迪生小时候一定救过妈妈,但小故事属于文学作品,即使有一定的想象和虚构,也是可以容许的。而北京市海淀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在采访中说,“语文不是历史”,“其实语文课文本来就存在两种类型,就是写实文体和虚拟文学”。

或许事实也正像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所说,“我们不可能编出完美的教材。”哪怕是梁实秋先生主持编写的民国教材,几经周折后,也只是把“去,去,去上学”改成了“来,来,来上学”,足见小学教材编写之难。但教材水平有高低之分,内容却不该有真假之辨。作为教材,就该有对历史负责、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始终秉承正确的历史观。

教材作为学校育人施教的根本遵循,作为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的根本依据,对学校和孩子而言都具有权威性。无论是文学的虚构,还是诗意的想象,都不应该篡改历史的真相。因为,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不会去判断这是历史还是文学,是真实还是虚构,他很可能会本能地认为所有这些都是真的。况且,学生在教材中接受的教育,应该是系统教育,而不是各学科相互割裂、各自为政。各学科的知识之间应该可以相互印证,并且有着合理逻辑,而不应是相互矛盾和对立。

教材的意义,还在于它不仅是我们知识的来源,也是道德的“范本”,学习的过程往往是发现人性之美的过程。可是你本来想传达的是美,但却用虚假的手法去表现。那么,学生一旦明白真相,又会对这样的“美”产生几分向往?“真、善、美”,毕竟“真”排名靠前。所以,如果是小说,就不该以传记的面貌出现;如果是文学,就不该打扮成历史的样子。如果确实需要讲一个虚拟的好故事,那也可以不用历史真人的名字,或者注明“本故事纯属虚构”。毕竟,要做到真实而又感人也不是那么困难的。

新闻推荐

【黄河时评】收入分配改革需处理好三个问题

【黄河时评】收入分配改革需处理好三个问题盘和林收入分配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近日,有媒体总结了今年两会的十大热点,其中之一就是收入分...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时事快评】课本的历史观)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