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足弓异常问题多被忽略
如果孩子经常喊“脚累”,家长可别大意。我国多地中小学生健康监测检查发现,七八成中小学生有足弓异常的问题。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侯任主委、复旦大学运动医学中心主任陈世益特别提醒,在18岁左右下肢发育停止发育前,孩子在日常生活和运动的过程中,都要正确护理足部。
国家体育总局体质评价与运动机能监控重点实验室、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重庆2000名中小学生中抽取891名学生做健康监测调查,发现受测学生八成有足弓异常,重度异常的比例也接近20%。
同样,广州市越秀区某小学曾为全校1282名学生做了足印分析检查。结果显示,有近七成的学生足部有不同程度的扁平足现象。而扁平足仅仅是足部问题的其中一种,常见的如足踝伤病,约占运动系统疾病的20%以上。
两项调查的主办方都表示,调查过程中发现,这些学生多不知道自己有足部问题,家长与老师也缺乏正确护理足部健康的知识。
是否扁平足 3岁见分晓
像扁平足、足弓异常等足部问题,不仅会影响正常行走,造成足部疼痛,严重的扁平足甚至会导致成年后全身骨骼变形,造成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更别说正常的运动了。“其实很多足部问题是可以改善的,别让它们持续到成年,给孩子终身健康留下后遗症。”陈世益主任提醒。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患上“扁平足”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王运涛介绍,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地上撒一层面粉,让宝宝踩上去,再看宝宝的脚底。一般来说,正常的脚,足内缘不应触地,所以不会沾上面粉,而扁平足刚好相反,大部分足底或全部足底会被面粉覆盖。
扁平足分先天和后天两种。一般来说,正常婴幼儿足部脂肪丰满,大多为扁平足,这是正常的,无需担心,但是,如果宝宝3岁时脚底板还是平平的,就要警惕了。
有的宝宝不是天生扁平足,而是因身体发育和足部韧带的关系,也会导致足弓塌陷。如果在宝宝3岁后,还是常出现走路姿势不稳、运动后容易脚部发软、疲劳,或是不喜欢走路,建议尽早带宝宝去看骨科医生。
四类宝宝易得扁平足
婴儿骨骼中的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易变形,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整。因此,如果过早让孩子学走路,身体重量必然会加重脊柱和下肢负担,时间长了易使脊柱和下肢变形,形成驼背、“X”型腿和“O”型腿,影响体形健美,还易形成扁平足。
除过早走路外,还有三类宝宝容易得扁平足,一是小胖墩,太重了,小脚丫难以承受,足弓被“压塌”了;二是穿鞋不当的孩子,比如穿硬底鞋和高跟鞋,会影响足弓发育;三是缺钙的孩子。如果在孩子5岁前,家长发现有这种倾向,应边观察边慢慢纠正。
另外,有些扁平足还和遗传有一定关系,如果父母都是扁平足,那更应重视对宝宝足弓的观察和保护。
预防扁平足,家长平时可训练孩子用大脚趾和二脚趾夹东西,或做踮脚练习,以促进足弓发育。
对于很明显的扁平足,建议先带孩子到医院测量足弓,再根据具体情况定做适合脚型的鞋或鞋垫。
六个动作缓解扁平足
1.身体立直,两脚开立,双脚脚趾抓地。足背拱起,并稍停;
2.身体立直,双手扶墙,连续提踵10~20次,呼吸均匀;
3.身体立直,两脚站立足外翻,以脚掌外缘着地,并稍停;
4.身体立直,双手轻扶一固定物,双脚踩地面的圆棒做原地踏步10~20次;
5.屈体坐地,两脚依次抬起向上做勾脚趾、绷足背的练习10~20次;
6.夏天赤脚,用脚前掌走路,平时应穿有后跟的鞋。
新闻推荐
本报柳州讯(记者/覃伟立)3月16日,柳州市柳江区和贵州城康集团签约“中国·柳江百朋莲花小镇”旅游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分二期建设。该项目以5A级旅游景区为标准,依托柳江百朋独特的山水田园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