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1点钟,繁华的城市渐渐褪去了一天的喧嚣。王福洋洗了把脸,拿起一杯凉茶轻抿一口,之后盘点了一下货品。第二天,他需要带着自己的团队,把慰问品送给附近社区的贫困家庭……这是王福洋每天生活的真实写照。
王福洋本是吉林省长春市一家银行的职工,2007年他辞职经商,淘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随着事业的壮大,王福洋决定做粮食生意,他说:“我出身农家,做粮食行业让我很踏实。”2010年,王福洋成立了吉林省优粮易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后,他并没有只把心思放在盈利上,而是积极搭建优粮易购民生生活服务平台、发起“一米阳光”民生工程,为社区内的特困家庭、双残家庭、大病家庭提供帮扶救助,每年按季度免费发放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尤其是他发起的“一米阳光”民生工程,长期对近300户低收入家庭进行定向帮扶。
有一天,一个电话打进了王福洋的店里:“喂,你好,能帮帮我吗……”打电话的是一位75岁的老奶奶,她恳请店里的员工能够给她帮助。原来,奶奶的老伴儿宋大爷腿脚不利索,平时来店里不管买多少粮,店里的员工都会送货上门。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从那年4月份开始,就再没见宋大爷来过。“我老伴儿4月份就去世了,他走之前递给我一张小纸条,是你店里员工的电话。我老伴儿说,以后他不在了,有啥急事就找这些孩子,他们能帮忙……”王福洋听到后顿时泪如泉涌,他赶忙接过电话说:“奶奶,我就在你身旁,您放心,我们马上就到……”
小童本是一名健康的女童,可是有一年她突然开始频繁地间歇性抽搐,有时候几分钟就会抽搐一次。经诊断,小童患了线粒体脑病,她的父母从此开始了长期求医问药的生活。几年熬下来,小童的父亲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母亲也患上了糖尿病,家里的积蓄也花光了。王福洋知道这个情况后,经常组织“一米阳光”的志愿者去小童家帮忙,每次都会给她的父母留下一笔可观的医药费。小童的父母激动地说:“谢谢王大哥,不然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吉盛小区的张家米面油备好了。”“吉柴社区的李家没米了。”……“一米阳光”民生项目的记录本上经常会有这样的记录,每个季度,员工们都会很忙碌。不知不觉间,王福洋已经为“一米阳光”民生项目投入了近百万元,多年来被他帮助过的贫困家庭近1000户。王福洋说:“小时候家里穷得吃不上饭,正是有了别人的帮助才能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如今我有能力了,就要帮助大家。我的目标是到2020年,为长春市内273个社区,近2000户特困家庭、双残家庭、大病家庭提供帮扶救助。”
(据中国文明网)
新闻推荐
冠军教头来邕授课 他教了什么? 就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监控方法给广西280多名教练员上了一课
本报讯(记者林显威)教练员如何在日常训练中根据孩子的身体变化调整训练方案?在昨日于广西体育局江南训练基地举行的“国家体育总局支援西部讲学培训班”上,来自北京的专家给来自广西各级体校的28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