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一男子与多名儿童在北京野生动物园自驾区多次下车,其间,动物园工作人员进行劝阻。下车的图片被其他游客拍到,引发人们对动物园安全的又一轮思考,大多数网友认为“游客不守规则,动物园、老虎躺枪”。
老虎凶猛,加上此前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已经发生过游客下车后的悲剧,许多网友对在北京野生动物园自驾区多次下车的游客加以批评、声讨,甚至说出一些比较激烈的言辞,完全可以理解。而且,这也反映出公众对野生动物园有了更多了解,安全和规则意识比以前更强了。
不过,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不同的野生动物园是有差别的,同样是下车,危险程度不一样。北京有两个野生动物园,地处大兴区的北京野生动物园,与国内绝大多数野生动物园一样,通过隐蔽的壕沟、水域等物理方式把猛兽与游客隔绝,而地处延庆区的八达岭野生动物园,游客“闯入”后实现“零距离”观察,国内仅有两家野生动物园实行这样的模式。北京野生动物园虽也明确要求“禁止下车”,但允许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开车窗、开天窗”,而且猛兽区还设置了疏导员,壕沟深度超过10米,实际上游客下车基本上有惊无险。
当然,即便在有壕沟的野生动物园,游客在自驾区下车也是违规的,而且并非完全没有风险。为什么会有人违反规定下车?在我看来,未必是某些游客故意违规,或者不怕危险,更大的可能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规和有风险的。想想,北京市区的北京动物园里的狮虎山,游客不就可以自由走动、隔着壕沟观看猛兽吗?所以,如果想要北京野生动物园里的游客不下车,就需要向游客强调“禁止下车”规则的严肃性,提前打好预防针。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除了极少数“活得不耐烦”的人,没有游客愿意被老虎或其他猛兽咬死、咬伤,一旦真的发生了悲剧,事情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声讨、嘲讽甚至辱骂在野生动物园自驾区下车的游客,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也体现不出应有的善意。对那些规则意识不够强,或者心存侥幸,在现实中可能会遇到危险的人,其实更需要进行教育和引导。很多时候,春风化雨的规劝,比恶狠狠的痛斥效果要好得多。不妨看看现在大多数的草坪上,过去常见的“禁止践踏,违者罚款”,是不是已变成了拟人化的温馨提示语?
必须说的是,全民安全意识、规则意识的增强需要一个过程,再加上大部分时候违反规则未必立即招来危险,想一下子让所有游客都遵守规则还不现实。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对公共环境下的个人安全,还是需要采取一些保护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意外伤害发生。有壕沟的野生动物园,工作人员劝阻下车乘客,在猛兽区设置疏导员,虽然增加了成本,却是有必要的。类似的,在城市街头设置斑马线和护栏,要求汽车司机过路口时减速,避让哪怕是闯红灯的行人,也是理所应当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隋言晨)3月20日,记者从2017年度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人社部门将统筹推进就业创业、人才队伍建设、社会保障、人事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