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邵夫兵
朱家庄村是岱岳区夏张镇的一个小山村,人口1065人,以前在夏张是出了名的穷村和落后村,可近几年,该村通过发展大樱桃,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去年该村大樱桃总收入1100万元,人均收入过万元。走进初春的朱家庄村,道路宽敞整洁,草木峥嵘,鲜花盛开,整齐的太阳能路灯在太阳下熠熠闪光,设施齐全的文体广场一派热闹——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人图画。这一切的变化,源于村里有了一个好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杨桂元。
弃商回村 带领村民拓富路
上世纪末的朱家庄村还是一个全镇出名的“老大难”村,1998村“两委”选举时,很多村民推荐在泰城干水果生意的村民杨桂元回村任职,当镇领导找到杨桂元,说出请他回村任职的想法时,他踌躇了:这边生意刚刚红火起来,而回村任职要冒很大的风险。经过再三考虑,杨桂元还是决定回村任职,他认定带领乡亲们共同富裕比自己发家致富更有意义。回村后,杨桂元以高票当选村主任;2002年12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主要种植苹果等水果,可普通林果的产量和价格一年不如一年,村民守着青山,却致富无门。杨桂元带领村干部先后到大连瓦房店、潍坊、沂源等地考察学习,通过跑市场、搞调研,反复论证,决定带领群众发展大樱桃种植。可当时群众一不懂技术,二怕没有销路,都不敢吃这个“螃蟹”。杨桂元先动员了3名村干部、10名党员带头尝试种植大樱桃。四五年后,大樱桃挂果,价格也很可观,群众看到成效,纷纷加入大樱桃种植的行列。2004年12月,村里成立了大樱桃种植领导小组,通过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形式发动群众,全村大樱桃种植面积达到1200亩。
修路治水 为产业发展打基础
大樱桃片区位于村西部的山上,山路坑坑洼洼,群众从山上摘了樱桃只能靠扁担挑、篮子挎的方式运到山下,很不方便。为此,杨桂元决定修一条环山路。他多方奔走,争取上级资金扶持,修通了6700米的环山路。村里大樱桃种植面积扩大了,但浇水灌溉还是一大难题。为此,杨桂元多渠道筹集资金,铺设管道3000多米,建设了引水上山工程,解决了樱桃树的浇水难问题。浇树难题解决了,但村里吃水还存在困难。于是,杨桂元请来水利专家实地勘察,反复测量,查找水源,最终打成了2眼深井,完善了配套设施,让群众吃上了自来水,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
办“合作社” 联合乡亲闯市场
种植规模虽然扩大了,但存在着缺技术、管理难、销售难等问题。为此,杨桂元又利用自己是中国樱桃协会会员的特殊身份便利,多方探索,成立农民大樱桃专业合作社,把群众联合起来闯市场。他及时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统一思想,成立了“岱夏红”大樱桃专业合作社,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路子,实行村“两委”干部与合作社管理层交叉任职。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为社员提供信息、技术、市场、资金等服务,形成了“支部引领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合作社从社员中选拔了32人组成技术服务队,实行“六统一”服务,即统一安排栽植计划,统一购置专用肥,统一购买优质苗木,统一浇水、追肥,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统一采摘销售。通过定期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进行技术讲解、组织座谈会、外出参观等形式,对社员加强培训,提升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合作社又多方筹资100多万元建成了3000多平方米的大樱桃批发市场,不但有效解决了本村果农的“卖难”问题,还吸引周边10多个村的果农来市场销售。2010年,合作社为大樱桃注册了“金坠子”商标,建立了“岱夏红”网站,打造品牌,极大提高了大樱桃的市场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目前,全村大樱桃种植面积已达2200多亩,合作社社员达到508户,年产大樱桃40万斤,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樱桃生产专业村。合作社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到本镇周边的河西上章、李上章等10多个村,肥城市的边院、仪阳等乡镇,甚至远达浙江温州、江西九江等地,发展大樱桃基地1.2万亩,带动更多的百姓走上了大樱桃致富之路。
新闻推荐
推进实名制预约、分时段预约、检查检验集中预约三甲医院年底前全实行预约诊疗
17日,2017年全市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召开,去年7月份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来以来,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均明显下降。今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依然是卫生计生工作的重头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将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