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独有偶。在张店凯瑞碧园小区,50岁的赵先生选的是多层楼,住五楼。最初设计时没有电梯,也没感觉什么不便,每天爬上爬下,还锻炼身体呢。不幸的是,前几年,赵先生遭遇一次意外,下肢瘫痪,坐上了轮椅。这下可犯了难:“没人帮着下不了楼。要是装个电梯该多好啊!”
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居住条件的便利与舒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多层住宅楼安个电梯的呼声也渐渐响起。面对这个“老小区”遇到的“新问题”,本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加梯”之盼
电梯,在当下楼宇建筑中已是司空见惯。但是,当走进城市老旧小区的楼房时,却经常可以看到“被困在楼上”的老人和残障人士,他们面临着与刘先生母亲一样的难题。
老旧住宅楼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楼层一般在4—6层,由于建设时间较早,缺乏相应的无障碍规划。如今30多年过去,老旧小区的住户们大多已步入老年,都面临着“爬楼难”的问题,有些老人甚至因腿脚不便长期难以下楼活动,成为“悬空老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重,关于对老楼加装电梯的呼声越来越高。
各方“纠结”
根据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的情况,“加梯”确实是相当一部分老年群体的现实需要,但是对于老旧住宅楼是否适合加装电梯,业内业外还是充满了争议。
首先是加装意愿难统一。对于部分老旧住宅楼而言,即使规划设计、住宅安全等方面都能够满足“加梯”的硬性要求,但是,对于居住在一个楼里的住户来说,大家对于“加梯”在认识上、体验上、意愿上还是有很大差异。譬如,年轻人相比较于老年人就不太关注此事,低层住户和高层住户之间则因为使用多少而存在着直接的利益冲突,房屋产权所有人和房屋租住户对于“加梯”的意见也不尽一致,等等。
其次是涉及“加梯”的政策落地难。虽然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印发了《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组织开展多层老旧住宅电梯加装”,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系列政策衔接上的问题。加装电梯看似简单,却涉及很多部门,如何走申请程序,如何作出许可等问题,都需要地方配套制度健全完善后才能保证“加梯”落地。
再次是资金筹措难度大。有市民认为“加梯”是好事,对于腿脚不方便的老人来说的确方便不少,但具体实施起来,不少居民就担心起钱的问题。类似加装电梯的改造,不光有前期安装费用,后续还需要住户承担日后的维护费用。据从事电梯业工作的相关人士介绍,加装一部电梯的费用保守估计在15万-25万元。通过组织住户集体出钱装电梯或者其他改造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日前,记者联系了市规划局综合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淄博市尚没有老旧住宅楼加装电梯的先例,而且加装电梯涉及很多问题,不仅是规划部门,还涉及住建、消防、安监等部门,目前很多问题现在都不明确。
他山之石
老楼加装电梯,如何让这件“听起来好、做起来难”的事情顺利踏上快车道,各地是如何做的,效果又如何?
去年12月份,青岛市出台《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加梯”开了绿灯。《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加梯”应经本栋住宅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并经拟加装电梯所在单元的全体业主同意;对于资金问题,《实施方案》确定通过业主自筹资金、所涉及房屋分户账中的专项维修资金、财政补助资金和社会投资等方式进行。
日前济南市就《济南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试行办法(草案)》已开始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首次将市内六区四层以上未设电梯住宅纳入适用范围,并规定经费由同意增设电梯业主承担,各自承担的比例由同意增设电梯的业主结合楼层等因素协商确定,政府给予一定的补贴。
记者注意到,近期广州、南京、宁波、北京等地也陆续出台了老楼加装电梯的新政或指导意见。
可以看出,各地在推进老旧住宅楼宇“加梯”时,依法合规、业主意愿、确保安全、经费筹措、相关程序等都需要全面、审慎、周密的考虑和安排,并配套制定出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老楼加装电梯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有不同程度的破题,老楼加装电梯有望“破冰”。
新闻推荐
3月21日,塘栖镇卫家埭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乡村的油菜花地里参加春季民俗体验活动,学做“菜花饼”和米塑。春分节气过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进入春耕农忙季节。每年此时,江南古镇塘栖镇的村民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