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认定见义勇为岂能以年龄为标准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7-03-22 06:15   https://www.yybnet.net/

◎朱昌俊

2000年,江志根12岁的独子江伟华救人溺亡;2011年,江志根得到了15万元抚恤金,却没有收到见义勇为证书。2015年12月,江志根将江苏省句容市人民政府告上法院。今年1月11日,一审判决驳回了江志根的诉讼请求;随后他提起上诉,3月15日,江志根收到江苏省高院受理此案的通知书。(中国青年报)

像江伟华这样的案例,近年来时有发生。相关方面所给出的理由大多都是,“不提倡未成年人冲向危险”,怕授予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称号,可能给未成年人带来误导。这种看法表面看似有一定道理。但认可未成年人的见义勇为行为,真的与不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天然对立的吗?

要知道,见义勇为之所以受到社会的认可,是因为背后所对应的精神是一个正常的社会所应该珍惜的。出于保护未成年人的需要,社会不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但不等于连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行为发生了都要予以否认。从常识出发,他们相反应该得到更大的肯定才是。只不过,这种肯定,在具体表现方式上应有所区别。比如,有专业人士早就指出,在宣传中可以提醒未成年人,这样的做法存在怎样的风险,可以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智为、巧为。而一些地方则干脆采取折中办法,认定但不弘扬。

尽管当前各地对见义勇为的认定,在具体标准上有差异,但都不能否认这样一层事实,即都要以具体行为为核心认定标准。换言之,是否构成和认定见义勇为,只能建立在对当事人行为性质的评估上,而不应首先看其年龄如何。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地方明确要求不认定未成年人见义勇为行为,而只是说不提倡。

在现实角度,是否被评定“见义勇为”,还牵涉到具体的救助、抚恤待遇。若在实际操作中以年龄来划分见义勇为的性质,也在客观上构成了一种制度性的不公。甚至,由于相关规定不够具体,还导致同样是未成年人见义勇为,都可能出现不一样的“评定结果”。如同样在江苏,2002年扬州高邮11岁少年夏世祥为救同伴溺亡,就被扬州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见义勇为”称号。两相比较,江伟华见义勇为行为的不被承认,已然堪称“二次伤害”。

不提倡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本身是好事,可由不提倡走向“不承认”,显然就过了头。目前已有不少人提议推动立法,统一见义勇为的认定标准。但在统一标准之前,对于认定见义勇为不应以年龄为标准,理当成为各方最大的共识,不能让“江伟华现象”一再出现。

新闻推荐

从严处要求向实处发力

□王莉“参加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更加坚定了成为一名党员的决心。”提起2016年市直机关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的经历,甘立勇仍记忆犹新。当年9月,2016年市直机关党员发展对象培训班开...

相关新闻:
难忘的记忆2017-03-22 06:14
猜你喜欢:
评论:(认定见义勇为岂能以年龄为标准)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