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倾注教师行业 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
2016年9月,雷波县委、县政府隆重表彰全县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全县共有211名教师及教育工作者接受表彰,该县黄琅镇中心校青年教师李蜢就是其中之一,与她一同接受表彰的还有她的俩位亲人,一个是和她同校的同事,也是她的伯母刘加惠,另一位是她的小爸李仁义。一家三人同时接受县上表彰,也在当地传为一段佳话。
雷波县民族中学英语高级教师李仁义,是家族里的第四代教师。他的曾祖父李诚忠开创了这个教育世家的先河,曾祖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考中秀才,后考选留学,是马湖地区第一个出国留学生,1910年至1916年,出任黄琅学堂校长,由于他办学有方,学生成绩优良,获得社会、家长称誉,曾受厅署通令表彰。成为雷波、马湖地区新式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李仁义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任教的幺爷爷李维品是家族中第二代教师。长期从事教育工作,与凉山日报高级记者王万金合作创作反映凉山解放的电视剧《美姑河奏鸣曲》,在中央电视台1频道播出,受到观众好评。数次深入凉山采风创作出反映凉山幼儿教育的专题片《初开的花朵》。
现年91岁的李本科老先生,是这个教育世家目前仍健在的第三代传人。长兄李本科1944年毕业于屏山师范学校,弟弟李本端于1949年宜宾县立高中毕业。
新中国成立后,俩兄弟在家乡从事教育事业,教书过程中虽然有从政的机会,但深受先辈的影响,兄弟俩毅然在教育的园圃里耕耘了30余年,他们的学生如今遍及全国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
李本科的兄弟李本华,考取贵阳师范毕业后,先后在兴义师范、兴义一中、二中任教,后任兴义市教育局局长直至退休,多次获得州、县优秀教师称号。他的女儿李仁玲曾在兴义二小任教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教师”。
李本科老人退休后和兄弟李本端及黄琅水乡一批有识之士的老人,因痛心400多年历史的海龙寺年久失修、无人看管,于1993年发起成立了“雷波县海龙寺孟获殿开发协会”,为收集保护文物、绿化美化金龟岛、推动马湖旅游宣传、传播水乡文化而发挥余热。
“如果没有当年黄琅这群热心的海孟协会这帮老人,我们哪能吃上旅游这碗饭哦!”提起海孟协会这群老人,马湖边上开农家乐的一位村民,直竖大拇指,他说,尤其是李家俩弟兄功劳最大。
传承先辈教导 职业精神代代相传
“一日为师,就得有为人师表的模样!”先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后代子女。
在李本科这一代新中国老教育工作者的影响下,他们的子女也纷纷投入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中,李氏的第四代和第五代共有12人在中学、小学、幼教岗位上从事教育工作。
李仁杰、李仁寿、李仁义和他们的爱人是这个教育世家的第四代传人,他们在各自的教育岗位上正成长为新时期的专家型教育工作者。
在雷波民族中学从事英语教学的李仁义是他们中出色的代表之一。
在长期的教学中,他把对学生知识积累教学为主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智慧生成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总结出关注孩子成长的六大核心精神支柱理念,注重对学生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心、好兴趣、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他每年的英语教学成绩都在全县同级同科前列,得到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先后荣获国家级、州级、县级各项先进、优秀荣誉。
李蜢是这个教育世家的第五代从教传人之一,她的爱人龙晓军同样也是一名出色的教学骨干教师,在黄琅中学从事艺体教学。在这个教育大家庭里,第五代已成长为各自所在学校的教育中坚力量。
李蜢说,她的堂姐李芳和堂哥李华伦,一个在州教科所,一个在州民族中学,他们都是这个教育大家庭里的第五代传人,她们为自己的职业而倍感自豪。
“李蜢工作很拼,也很有方式方法。”黄琅镇中心校校长曾凡春这样评价她。
怎样把课上得更入脑入心?是这位新时代的年轻教师常常思考的问题。一个简单课例活动设计,她会设想不同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路上,遇到困难,长辈们的故事总能激励我前行!”
对像立志做一名研究型老师的李蜢这一代,长辈们是打心眼里高兴,并给予最大的鼓励与支持!
斗转星移,中国近代教育走过百年蓬勃发展之路。虽然教学方式会随着年代变迁,但敬业奉献的职业精神在一代代为人师表者中间流传,并深深地融入了无数个像李氏这样的教育大家庭的血脉!
文/图刘弟文
新闻推荐
王光祈在温江区的故居。四川音乐学院内的王光祈之墓。李劼人(最左)、曾琦、王光祈(最右)合影,摄于1918年。李劼人故居纪念馆供图五四运动时期的王光祈。王光祈著作。作家李劼人在少年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