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雷肯犁。
尽管价格高出国产犁价格数倍,但德国雷肯公司生产的翻转犁在我国东北等地受到农民欢迎,市场份额越来越大。记者近日分别到中德两国的犁具生产企业一探究竟。
“这把进口犁快成合作社标配了”
阳春三月,正值春耕备耕时节。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东官镇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付海维和合作社农机队把库里的雷肯五铧翻转犁仔细检修了一遍,准备用这个“洋犁”大干一场。
黑龙江代理经营雷肯犁具的黑龙江瑞丰盈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区域经理孙军发告诉记者,雷肯五铧翻转犁的配件是从德国进口,然后在青岛组装而成。最近两年,这种犁具在黑龙江发展很快,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经营土地面积较大的新型经营主体格外喜欢。
“我们用过雷肯犁后,附近农民都来看效果。”黑龙江省逊克县奇克镇山河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夏忠辉说,哪怕价格高出国产犁数倍,大家也愿意买。“后来组建的合作社,这个进口犁几乎成了必选犁,像标配一样。”
农民为什么愿意用进口犁?“雷肯犁翻完地后,地上是黝黑的黑土,国产犁翻完地后,地上还有不少白花花的秸秆。”在黑龙江省桦川县昌盛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延龙看来,关键是耕作效果,“雷肯五铧翻转犁能把秸秆180度翻转到土下面,地上几乎一点秸秆都看不到,但之前用的国产五铧犁,翻完地后有不少秸秆茬还露在外面。”
在耐用性上,国产犁也不如进口犁。“雷肯犁用两年了,连个螺丝都没换过,而且这犁具上连一点锈迹都没有,国产犁十多天就得换好几个犁铧。”东官镇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队队长关文东说。
雷肯公司取得成功主要依靠持续创新。目前雷肯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占比10%左右,每年投入研发的资金约占销售额的5%,在同类企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尽管一些农机生产企业模仿‘雷肯犁\’,外观相似度很高,但雷肯公司对此并不担心。”
一把犁具背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示
“只有懂农业,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农机。”这是雷肯公司发展得出的经验。
相比于德国雷肯公司的百年传承,我国用犁历史悠久,但犁具企业缺少这种积淀。
保定双鹰农机有限责任公司在国内犁具行业中有一定位置,但年产量只有几千台,年销售额4500万元左右。公司总经理郭树森说,国内一些犁具企业也从国外进口一些关键部件,但“犁具生产不是进口几个部件就能解决的”。
辽宁现代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也是国内犁具市场响当当的企业,但最近几年在农业大省黑龙江的市场份额降低了近一半,主要原因就是雷肯犁等进口犁市场份额逐步扩大。公司董事长赵墨林说,相比德国雷肯公司,国内犁具企业规模较小、成立时间也短、技术工艺有差距。
赵墨林举例:国外一般是“一机配九具”,也就是一个拖拉机配备九个犁具,国内一般是“一机配三具”,配置上就差了不少。
“犁,看着简单,实际上非常不简单。”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学军说,犁具直接和农作物、土壤接触,形成互联关系,里面有很多关于土壤力学知识,以及和农艺结合的信息,需要不断优化才能找到更高效的搭配。
在一些犁具专家看来,犁具质量不高会影响农业生产效率,进而抬高农产品成本,降低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犁具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
新闻推荐
中国队球员积极备战。(新华社记者李尕摄)3月23日,中国男足将在长沙迎战韩国,展开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第二循环的首场比赛。目前国足2平3负积2分,想要争取到打附加赛的机会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