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江口文物印证三百年传说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7-03-22 06:17   https://www.yybnet.net/

拼版照片为发掘出水的部分金饰和金锭。新华社照片

金册。

木槽夹银。

工作人员在发掘现场用内窥镜探视木鞘中文物的情况。 新华社照片

这是位于眉山市彭山区岷江河段的考古发掘现场。 新华社照片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本报记者 左杉 文/图

“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到成都府。”

过去数百年,成都平原流传着这样一首有关张献忠在江底埋藏财宝的民谣。

民谣真伪,三百年来无从破解。“大西王”的神秘宝藏,到底在何处?到底有多少?随着彭山江口沉银地实物出土,五十两金锭、金封册陆续出现,张献忠的宝藏之谜逐渐掀开神秘面纱。

3月20日,记者从眉山市彭山区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阶段性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岷江河道“张献忠沉银”遗址考古出土文物已超过万件,坐实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

寻宝三问

水下考古作业如何进行?

江口沉银遗址位于岷江水下。

高大伦介绍,因为江口沉银遗址尚未发现沉船,已出土的物品,主要是夹杂在石头、泥沙中的金银。因此,首先在发掘中采用了现代化的工作方法和最新的科技手段,前期通过金属探测、磁法、电法和探地雷达等物探手段确定了发掘区域;接着,采取围堰抽水,在河底进行层层发掘。

此外,考古工作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发掘过程中采用PTK精准记录每一件文物的出水位置,在重点区域安装延时摄影,搭建整个遗址的考古数据管理系统等,保证了考古工作科学、有效的进行。

张献忠宝物从何而来?

传说张献忠的 “宝藏”来自于他的拷掠手段。

张献忠从湖南湖北一路掠夺而来,搜刮地主的财富,缴清官府的银库。史料记载:张献忠攻下武昌后,“尽取王宫金银上百万,载车数百辆”;在四川掠取各州郡的富商大贾,少则数千两黄金,多则上万两黄金。

1646年,张献忠带上大部分金银财宝,从成都启程沿锦江南下。然而,在彭山区江口境内时,张献忠部却遭到明将杨展部队伏击,几乎全军覆灭。张献忠只带少数亲军败归成都,而许多载满金银的木船沉入江底。

为何沉银在江口?

高大伦表示,从目前挖掘来看,江口沉银遗址可能是战场遗址。

高大伦透露,此次发掘目前尚未发现有关船体的直接遗迹或遗物,但出土了兵器。“可以确认江口是古代战场遗址。张献忠正是在江口与杨展发生遭遇战,船上财物才散落入江。”高大伦称,江口沉银遗址面积大约1平方公里,目前仅发掘了一万平方米。虽未发现船体,但也发现了撑船用的竹篙头等遗存。再加上遗址走向呈从北向南的带状分布,这些均可佐证战场遗址的结论。至于两军交战为何会带各种金银财宝在船上?学者袁庭栋认为这相当于军队的后勤保障。“张献忠的财富主要来自于前期抢掠,因此极可能是将这些财物当成了军饷。”

现场直击

出土金册银册兵器等上万件金银财宝

3月20日中午,记者到达江口镇。在岷江一桥上,远远就看到沉银遗址的围堰。

围堰紧靠着河岸,宽约30米。记者发现,围堰有两道“屏障”:一是岷江和江岸一侧房屋充当的“天然阻隔”,二是把围堰团团包围的蓝色钢板。

围堰外围挖有一条排水沟,十余条粗大的水管通过抽水泵将围堰内的水排放至围堰的另一侧,中央的河床基本全部裸露出来。现场仍有两辆挖掘机在作业。

中午12点30分,记者获准进入考古发掘现场。

记者看到,考古区域面积大约1万平方米,砂石遍地,部分区域河床裸露。砂石堆边,挖有深沟,旁边不仅有抽水机不停抽水,还有选石机,对初层沙石进行筛选,防止文物流失。

在媒体获准进入区域的左侧前方5米左右,50多名工作人员,正在挖出的深沟里面进行作业。据参与考古的相关人员介绍,本次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集中在砂石底部的基岩上。

下午13点,记者在考古现场之一的出水文物临时库房——江口汉崖墓博物馆看到,出水文物被整齐堆放在库房里,有金册、银册;有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介绍说:“这些文物包括西王赏功金币、银币、大顺通宝铜币、金册、银册、银锭以及戒指、耳环、发簪等各类金银首饰和铁刀、铁剑、铁矛、铁箭镞等兵器。通过此次发掘,基本确认了张献忠江口之战的地点,出水的万余件文物是确认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有专家说:“出土大量来自民间的首饰类文物,已经可以证明张献忠屠川的传说。”

专家解读

“木槽夹银”“江口沉银”等民间传言被证实

在岷江河道考古发掘现场,一群工作人员身着黄红相间的马甲在河滩上忙碌,现场的抽水机、筛选机等设备正在工作,考古现场周围有围堰和导流渠。“使用金属探测、磁法、电法等物理勘测方法确定挖掘地址,再通过筛选机与人工筛选双重筛检挖掘物,确保文物无遗漏。”现场一名工作人员称,发掘过程中还精准记录每一件文物的出水位置。

据悉,此次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过程中,发现一根较完整木鞘,里面装着多个银锭,出土的木鞘较为完整,周边散布着银锭,木鞘内部也塞满了银锭。这证实了张献忠曾“木鞘藏银”的传说。“这根木鞘是本次考古过程中,首次发现的木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刘志岩称,在清代文献中,就有张献忠用木鞘藏银,转移财宝的说法。

出土文物中,记者发现除了刻有“大西”年号的银锭及“西王赏功”金、银币外,最为珍贵的是长12厘米、宽10厘米、重730克,刻有29个字的金封册,经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刘志岩介绍说,金册是古代册封藩王用的书。这次发现的是一页金封册,一枚刻有“西王赏功”的金币以及一些碎银,上写着“维大西大顺二年在乙酉五月朔日壬午”和“皇帝制曰朕监于成典中官九御”。这可能是张献忠在成都称帝后,颁布的某种法令的一页。

高大伦表示,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使整个遗址及文物得到更妥善的保存。此外,江口沉银遗址的发掘还将为解决诸多有关张献忠的历史传说提供科学依据,为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征战历史、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原始资料。

据专家介绍,目前仅是阶段性的考古工作,距离今年发掘结束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考古专家们将争取赶在丰水期来临之前,完成计划中的第一阶段区域的考古挖掘工作。“我们文物考古面积暂定2万平方米。4月份,完成第一区域的挖掘后,将暂停挖掘。将来,我们还将更科学严谨地制定其它两个区域的考古计划。预判未来的发掘更值得期待。”刘志岩表示。

新闻推荐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选育的两个兜兰新品种通过鉴定

日前,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曾宋君团队选育的兜兰新品种“绿韵兜兰”和“紫旗兜兰”通过专家鉴定,两个新品种均适合广东设施栽培。“绿韵兜兰”是2006年以引进的“麻栗坡兜兰”为母本、“白花兜兰”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江口文物印证三百年传说)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