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一位上海知青的歙县情怀

来源:黄山晨刊 2017-03-22 15:01   https://www.yybnet.net/
□  记者 程向阳 文/摄

3月19日,歙县披云山庄宾馆一间小会议室内,高朋满座,一代知青杨烨先生作品集《淡墨留痕》在歙县正式出版并举行发行座谈会。在这样一个春日,一位老人的一部作品的出版,在黄山文学创作的湖水里荡起清雅的涟漪。

一位结缘歙县的上海知青

“生命不息,登山不止。1957年我从上海插队到歙县,也是这样一个春雨如丝的季节,希望今天会成为我生命中的又一个起点,能再爬一点小坡。”发行座谈会上,78岁高龄的杨烨先生向与会文友介绍自己生平和作品时,积极而达观。

1957年,时年17岁的杨烨从上海七宝中学毕业。正值上海团市委开展移风易俗运动,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农民。自幼爱好文学的他满脑子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古丽雅的道路》《牛虻》中的英雄形象。满怀着火热的激情和纯真追求的杨烨,主动报名参加了这次远赴皖南的上山下乡运动。从此,杨烨的命运就与歙县结下了不解之缘。

漫长六十年,杨烨从最初对故乡上海的思念,到对现实的失落,到一个阶段的迷惘、痛苦和不甘甚至悲观,在命运的重压之下,他仍然用乐观向上的斗志作着生命的呐喊。

从在歙县上丰乡当农民开始,杨烨历任小学教师、中心学校校长、乡镇干部,1962年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1980年调县文化局任创作专职干部,1987年在歙县文艺创作研究室,先后任创作员、副主任、主任,2000年退休。因创作先进,并曾被歙县人民政府记过功,曾出版散文集《悠悠古城情》《浓浓新安恋》(与杨晓余合作)和《徽州古版坊》,主编专集《名人与歙县》等,现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杨烨的《淡墨留痕》分上下册,9个章节,共计70余万字,内容涉及剧本、诗歌、游记、散文等。

一本书能让人读懂一个时代

“我读懂了《淡墨留痕》,我也读懂了一个时代。”这是歙县作协主席汪乐丰为杨烨的《淡墨留痕》作的代序。

汪乐丰说:“人类的历史是一部迁徙史,也是一部心灵的流浪和成长史。杨烨更是。杨烨的人生之路充满坎坷,婚姻之路并不如意,但他用仁慈和达观努力改变。写作便是对自己喜爱的事业的一份追求。杨烨是沧桑的,他把沧桑写进了作品里;杨烨是纯真的,他把那份纯真写进了作品里;杨烨是执着的,他把那份执着写进了作品里。”

歙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程兵用九个情来概括杨烨的新书。“一是知青情怀,如果没有知青,杨烨和歙县的关系、与文学的关系可能都要改写;二是徽州情怀,杨烨从青年时代选择的第一个驿站,就是歙县,为何能够扎根歙县,是因为徽州对杨烨有巨大的吸引力,杨烨的根在上海,但徽州同样也是他的根;三是夫妻情趣,杨烨娶的是歙县南源口的姑娘,但杨烨的夫人是个有精神残疾的徽州女人,能够牵手一生,彰显一名上海男人的温情……四是父子情深,五是戏剧情怀,六是丹青情怀,七是文学情怀……”

对于《淡墨留痕》出版,歙县二中教师、作家孙洁也有颇多感慨。她说:“《淡墨留痕》一书,是一名上海知青上山下乡的徽州履痕,从1957年来到徽州,历经六十个年头,徽州早已是他的家乡故乡,他所写的《歙县古城,迷人画卷》《新安江》《古镇渔梁》《多景园》《桃花坝》《斗山街》,美味芬芳,余韵悠长,没有对徽州的深情,没有对徽州的理解,没有对古城的眷恋,难以有如此多的篇章。这是知青文学的一部分,有着标本般的意义。《淡墨留痕》一书是一名倍遭生活磨难的男人隐忍坚强的赞歌,孜孜以求的文学情愫的泛滥,太多太多的感恩历程。对妻子、孩子,对家人的爱,对徽州的爱,对社会的感恩,使杨烨老师走到了今天。

孙洁还寄语:“虚名若有无,笔墨未荒疏。不慕春花艳,惯看和风拂。腐儒心坦荡,冷月夜摊书。气静意闲适,不觉世情殊。”以表文友对前辈的赞叹。

作家、文友座谈集锦

朱志武:文学是人性的,《淡墨留痕》用文字的坦率真诚表达出人间大爱、诚信,是一位上海男人忍受寂寞下的大爆发。

阮文生:这本书的信息量很大,可读性很强,有普世的价值,对歙县的文化推动以及年轻人的写作大有裨益。

程勇军:这不但是一部充满情感记灵的书籍,也是一本歙县文化发展历史的编年史。

王建屯:这是一本沉甸甸的充满人性情怀和精神的书。

范劲松:一本《淡墨留痕》,看到的是一个上海知青的徽州情结、才华和修养,作品中的杨烨是一个透明的人,有着文化人和文人的区别,显然,杨烨是后者。

程瑞嘉:读《淡墨留痕》,想起苏联作家保尔·柯察金的人生名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而杨烨,诠释了他积极努力的人生。

江伟民:《淡墨留痕》中的老杨像孩子一样说话,像孩子一样写作,纯真来自于童心,读《淡墨留痕》,读心、读情、读爱。

汪祖明:作为一名在歙县教育和文化事业上工作和生活了60年的上海知青,《淡墨留痕》不只是一本书,还是一本宣传歙县文化的标本。

新闻推荐

蔡斌再成女排新帅热门人选

本报综合江苏队主教练蔡斌在带队的第三个赛季就帮助江苏队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小诸葛”也因此成为中国女排联赛首位率领两支不同球队问鼎冠军的主教练。从昔日执教上海豪夺四连冠,到后来带北京队打...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一位上海知青的歙县情怀)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