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伟锋
河南省濮阳县人民政府22日下午发布情况通报,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老校区)当日上午发生的学生踩踏事故,截至15:00,事故共造成22名学生受伤,其中1人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5人重伤。受伤学生已全部送往医院救治。
(相关新闻详见今日本报A14版)
河南省教育厅早在2016年12月12日就发出通知,从当日起至2017年3月底,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安全大检查,其中的重点,就包括治安、教学、建筑等多个领域安全隐患。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发生踩踏事故的当天,离此次安全大检查结束还有不到10天。
而就在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发生踩踏事故的前几天,3月17日,河南全省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这次颇有指向性的会议就指出:“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把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话音未落,“2死20余伤”的踩踏事故就接踵而至。
安全大检查还在“保质期”,旨在校园安全的会议还“余音绕梁”,濮阳县第三实验小学的校园安全更应当是上了“双保险”。毕竟,文件下达了,领导重视了,各个基层的校园哪有不彻底执行的道理?再加反反复复都在强调的“开学第一课”“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等活动开展,校园安全的死角看起来也扫得差不多了。但“2死20余伤”的残酷事实却在打脸——校园安全依然有立于“危墙之下”的概率性。
长期以来,校园安全的权重总是不如教育质量。有些安全教育尽管在计划中,但执行效果如何、能否成为常态,就未知了。
校园安全,别再靠“检查”“会议”来推动,其自身也到了该全面向自觉型转变的时间节点了。校园安全总在后知后觉,大概是基于自我经验的过度自信,认为中小学生的活动范围和行为能力,皆在校方的掌控之中。这种典型心态,已无法适应当下校园安全的新常态。对于安全的缺课,校园要赶快补上,并要让它成为能够让学生们受益终生的真本领。这比事后“某某责任人被控制”“全面开展大检查”诸如此类的后续报道,要来得更加实在。
新闻推荐
静宁讯近日,由静宁一中王成锁、杨叶老师主编的校本教材《论语选读》由吉林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据了解,《论语选读》以杨伯峻《论语译注》为底本,参照其他选本,精选最常见、有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