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儿(旌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气的雨滴,似雾如泪,在游子的身前身后氤氲。但无论路途是多么遥远,归程是多么艰难,人们总是要赶在清明节前回家,回到生自己养自己的故乡,在祠堂前沐衣净冠,排队肃立,敬香三柱,虔诚跪拜祖宗,向先人行礼。近日,我跟着“感受民俗文化,弘扬最美家风”采风活动组,到德阳东湖乡骆家祠堂观看了骆氏家族清明祭祖仪式。
骆宾王,浙江义乌人,初唐四杰之一,因为书写《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而大名鼎鼎:“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催,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天下!”足有气吞山河之凛然正气,武则天读后,并没有愤怒,却对才华横溢的诗人大加赞扬,还感叹“宰相安得失此人?”
东湖乡骆家祠堂族长是1765年移民到德阳北街和堰塘坝落户的骆家人中的第20代族人。如果从骆宾王算起,他应该是第30代骆氏传人。
他们家族以前修过祠堂,因为自然灾害,祠堂早已毁坏。2009年,合族人发愿集资重新修缮祠堂,有了今天的规模。祠堂占地约1000平方米,石梯台阶,进大门有照壁,后有院坝,再上石阶,宽敞大厅,内有供桌,上有祖先牌位,下有蒲团三个,祠堂前面的牌匾,左边是“祖德流芳”,右边书“内黄世泽”,一条红色横幅上面八个大字——“巴蜀骆氏祭祖大会”。现在,每年清明前夕,骆氏家族会在这个祠堂里举行祭祖活动。
骆族长今年61岁,身穿紫红色有“福”字花纹对襟棉袄,中等身材,疏眉朗眼,说话中气很足。他对发扬骆氏先祖的家风家规家训十分重视。他说,骆氏家族当年出了个大名人,到了今天,不能够让骆家人窝囊,所以,每年族里有考取大学的青年人,祠堂要拿出2000元钱来做奖金,考取清华北大这样名牌学校的,要拿4000元来奖励。而对于那些道德品质不好的人,行为不端的人,不守法度的人,虽然姓骆,同祖同宗同族,也不能踏进祠堂半步,也不能参加祭祖活动。
说起骆氏家族近年来出的名人名家,他掰着指头数,自豪的语气,光宗耀祖的豪情,溢于言表。他还说,家族中有了生大病的人家,或者孤寡老人失去劳动力的人,他们族里都要发动大家出钱出力资助。就如去年,有人得了癌症,急需用钱,最后合族人都来捐款,帮助族人治病。
在祠堂正厅的墙壁上,工工整整写着骆氏家族十条家训:“敬祖宗,孝父母,宜兄弟,和夫妇,睦宗族,教诵读,戒溺女,端心术,戒淫行,禁非为”。每一条款里面,都有详细的解释。比如孝敬父母,要晨昏定省,下气柔声,不能娶了妻子而忘了父母衣食,厚了亲朋而薄了父母用度,兄弟执定轮养而致父母饥寒,图名利而不顾父母奉养......这孝敬父母中有多条细则,让那些薄情寡义不赡养老人的不孝之子对比对比,羞愧难当!
我看到骆族长的族孙、从外地赶来祭祖的23岁男青年,他当过兵,现在自己在办一个武馆。小伙子年轻英俊,精神气十足,他对骆氏家族的祭祖很有兴趣,当天早早从江油赶来,帮着骆族长做一些准备工作,搀扶老人,招呼孩子,拿香点烛,忙东跑西。他表示,祭祀祖先,传承骆氏家风祖训,是为了更好地为人处世,为了自己安身立命有好的规则和规范。
上午11点,祭拜祖宗毕,祠堂里摆起了坝坝宴,一共有十来桌。今天的骆氏后人们,齐聚一起,吃饭拈菜,共叙衷肠,把酒言欢,传承骆家家风,正大光明,情深义长。
新闻推荐
前晚,2017年斯诺克中国公开赛首日较量,丁俊晖5:3击败22岁的英格兰小将希恩·奥沙利文,但这场比赛诡异的是———尚未开打,丁俊晖就0:1先负一局。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状况?比赛原定晚上7点30分进行,但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