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亲人骨灰制成“生命晶石”随身佩戴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来源:大江晚报 2017-03-30 06:03   https://www.yybnet.net/

2017年清明节前夕,浙江推出一种全新的骨灰处理方式——生命晶石,甚至可做成首饰佩戴上身。在网友中间,这种“舶来”的创新殡葬手段与“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产生了强烈碰撞。

28日一早,杭州首位参与“生命晶石”体验的逝者家属张女士,将母亲的骨灰交给制作人员。只见特殊设备内的超高温将骨灰细化成粉末状,经熔融高压致密,冷却凝结为灰白色的晶石状圆珠。

“我母亲喜欢青山绿水,也喜欢热闹,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积极响应国家节地生态殡葬的号召,对亲人骨灰的保存也提高了一个档次。”张女士说。

据介绍,骨灰变晶石的整个制作过程,大约需要1个小时。已故成年人的骨灰可形成100—400粒晶石,其密度、硬度都高于骨灰,而体积仅为原来骨灰体积的10%—15%。

“逝而为石”,可存放陵园,也可居家安葬;可回归自然,也可随身携带。甚至可以选择制成挂饰、首饰——对于这种创新处理方式,不同人的接受程度还是有很大差别。

浙江省殡葬协会秘书长陈景莲说,“入土为安”到可随身佩戴的生命晶石,是节地生态葬理念,从“葬式多样化”推进到“安放方式多样化”,体现出对生命的全新态度。

有观点认为,相比于“厚葬示孝”,节地生态葬太简陋,老百姓不欢迎,觉得对祖先不尊敬。“必须通过宣传引导扭转这个偏见,其实节地生态安葬也可以很高大上的。”浙江省殡葬协会常务副会长沙力说。

浙江在2017年清明节期间还推出了祭扫二维码,也引发网友热议。亲朋好友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祭扫牌,阅读当事人的生平传记,看到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并且通过“留言”功能在线寄托哀思。

网友评论

网友“金色的兔小白”:“与其每年去看冰冷的墓碑,不如让这份带着体温的美好继续下去。”

网友“傻傻鱼儿水中游”:“把骨灰天天摆家里或带身上,难道不觉得瘆人吗?”  据新华社

在杭州殡仪馆,工作人员将张女士母亲骨灰制成的生命晶石摆放好。

新闻推荐

小吏敲诈福康安

清朝徐珂笔记《清稗类钞》中,有一则故事:乾隆宠臣福康安平定西藏,班师回朝,到户部去报销军费。部吏看见福大人,张口就要一万两银子。福康安大怒:“你一个小小书吏,居然敢向我伸手要钱?”部吏气定神闲地说...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亲人骨灰制成“生命晶石”随身佩戴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