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
3月28日,一条“护士怒斥医托”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值班护士发现医托后大声呵斥:病人都哭了,你还骗人钱!她抓住医托的手,联系保安将医托带走。很多网友称这位护士为侠女,“为大侠点赞!”记者了解到,事情发生在3月26日,视频中的护士来自江苏省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3月29日《现代快报》)
在公众见识的各色医托事件中,这是正能量爆棚的戏剧性一幕:导诊护士怒斥,“真是恨不得在你们脸上贴上‘医托\’两个字”;疑似医托讪讪而言,“那我走了,不来了……”侠女获胜,坏蛋羞赧,围观者点赞一片。
怒斥这一幕,固然快意恩仇,但就眼下的情况来说,医托也好、号贩子也罢,在各大医院几乎仍未禁绝。一个“侠女护士”再是火眼金睛,估计也抓不了禁而难绝的一波波医托。
在私力救济的江湖,放任明处的小护士去PK暗处的医托,这是护理职业不能承受之社会风险。道理很简单:暗流汹涌的医托未必都各个这么“弱鸡”,而“护士怼医托”也不该是个正常的职务行为。
大医院管控不了医托,已经是天知地知的明规则。打击医托这么多年,扬汤止沸的多,釜底抽薪的少。不管这是谁的“主要责任”,放任医托在医疗江湖兴风作浪,亦非三两日的事情。
魏则西事件渐行渐远,生活中或网络上的医托却常年阴魂不散。医托难禁,说到底还是打击乏力。因为一般性的医托行为,似乎多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处理。处罚轻柔、举证困难,直接让医托成为极有性价比的灰黑产业。
“热忱”的医托搭上“权威”的老中医——构成了民间医疗忽悠之术的标配演义。医托何罪、机构何责,在法治语境下,仍未必清晰无虞。于此观之,“侠女护士怼医托”事件固然是小护士侠肝义胆、快意恩仇,但,医托猖獗及整治 乏力之病症,依然令人扼腕。因为我们必须明确:“怼医托”的主角,不该是医护人员,而应该是秀肌肉的医院管理方,更该是法治语境下的常态执法力量。
新闻推荐
北京时间3月28日,国际乒联官网刊登文章,介绍即将于2018年1月推出新的世界排名积分办法。乒联即将对国际积分排名进行大手术的传闻,终于被官方证实。而早在3月6日,日本乒协官网就提前刊登出了类似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