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71岁河南老人朗诵亭里含泪诵杜诗一段杜甫情 牵出五十载成都缘

来源:成都商报 2017-03-30 06:09   https://www.yybnet.net/

小小的朗诵亭成为朗诵者们的“桃花源”

他的杜甫情

■白宪策高考到成都,今年71岁。他说,让他选择成都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成都有诗词的圣地——杜甫草堂。

■白宪策中学学了一首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时就在想,杜甫在那个茅草房内,居然写了那么多诗,我一定要去看看。”

■昨日,位于草堂的朗读亭内,71岁的白宪策朗诵到最后,举起右手在空中划了一圈,眼眶有些湿润。

昨日,是成都诗词大会朗诵亭上线第三天,三天时间内,朗诵亭迎来送往了近千名朗诵者,这个小小的角落也成为朗诵者们和诗词交流的“桃花源”。关上门,和周遭的喧嚣隔绝,静下心来,用声音朗诵喜爱的诗词成为时下成都最潮的活动。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昨日,位于草堂的朗读亭内,71岁的白宪策朗诵到最后,举起右手在空中划了一圈,眼眶有些湿润。

早在60年代,因为喜爱杜甫,河南人白宪策将杜甫草堂看成圣地,追随着自己千年前的老乡来到了成都,读书、工作、结婚生子。虽然还说着一口普通话,但在成都生活了五十余年,白宪策早已成为地地道道的成都人,成都的诗意也让他将成都看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这儿就是朗诵亭哇?终于找到了。”昨日,一位满头白发,气质非凡的老者来到草堂大门外的朗诵亭,这位老者叫白宪策,今年已经71岁,听朋友说成都有了朗诵亭,喜爱诗词、朗诵的他便专门赶来。在一番准备后,白宪策选择朗诵杜甫的名篇《春夜喜雨》。虽然已年过7旬,但白宪策的朗诵中气十足,抑扬顿挫,颇有专业风范。一首《春夜喜雨》念罢,白宪策又即兴朗诵了一首陆游的《梅花绝句》,“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在充满感情的朗诵后,白宪策给我们讲起了他的成都故事……

他的成都缘

■高考时白宪策本来可以考到北京的医学院,但他选择了成都。

■白宪策感受到成都的滋润,“那时一到晚上就下雨,真是像杜甫所说的‘喜雨\’。”

■从1965年至今,白宪策早已成为地地道道的成都人,成都的诗意也让他将成都看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选择成都

放弃北京选择来成都读书

白宪策的老家在河南南河渡,这个偏僻的小镇因为是一代豫剧宗师常香玉的故居而为外人所熟悉。河南,也是“诗圣”杜甫的老家,白宪策的家和杜甫的老家仅仅隔了一条河。也许因为是“诗圣”故里,年轻时的白宪策就被父亲逼着学习诗词,不仅背诵,还需要用书法写出来,而这些诗词中,写得最多的就是杜甫的诗作。

6岁那年,白宪策全家搬到了西安,在这座古城念完小学初中高中。因为出生在医学世家,白宪策大学选择了学医,“我本来可以考到北京的医学院,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成都。”白宪策说,让他选择成都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成都有诗词的圣地——杜甫草堂。白宪策说,记得中学学了一首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当时就在想,杜甫在那个茅草房内,居然写了那么多诗,我一定要去看看。”

当年小小的愿望就像种子一样发芽,去成都成了白宪策最大的梦想。虽然父母并不愿让他到人生地不熟的异乡念书,但架不住儿子的坚持,最终,他考上了华西医大。1965年8月的一天,白宪策坐了18个小时的火车,从西安到了成都。他没想到的是,这一来就是一辈子。

爱上成都

“一出太阳,整个成都都喜洋洋的”

到成都的第一个休息日,白宪策就硬拉着寝室的成都同学带他到草堂。那时成都的交通远不如现在,出行只能靠走,“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白宪策依然记得当时的激动,“感觉梦想就实现了,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前一天晚上都没怎么睡觉,激动。”白宪策说,那时的草堂远没有如今那么大的规模,但走进来里面全是参天古木,给人很幽静的感觉。

俗话说“少不入川”。事实上,虽然喜爱成都,但白宪策对成都知之甚少,除了知道杜甫草堂,就仅仅知道都江堰。白宪策回忆,刚到成都时,对这个城市还有些小意见,“太阳太少了,整天雾蒙蒙的。”白宪策说,那时他最喜欢唱的一首歌是《太阳出来喜洋洋》,“就像歌里唱的‘太阳出来喜洋洋\’。时至今日也是,成都一出太阳,整个城市都是喜洋洋的。”

随着在成都生活的日子越来越久,白宪策也慢慢感受到成都的滋润,“那时一到晚上就下雨,真是像杜甫所说的‘喜雨\’,就是‘花重锦官城\’的美好。第二天就晴朗,空气好极了,翠竹、梧桐、荷花池、银杏……以及我们学校的钟楼,那种景致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难离成都

在成都结婚生子 已是地道成都人

从1965年8月至今,白宪策的生活就和成都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毕业后的白宪策到了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从普通医生到副院长再到党支部书记。白宪策也在成都结婚生子。虽然说着一口普通话,但白宪策早已成为地地道道的成都人,成都的诗意也让他将成都看作自己的第二故乡。“成都真的是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我是难忘成都难离成都。”白宪策感慨,成都首先吸引他的是诗词氛围,“提到杜甫,可以不提他的出生地,但不得不提成都。”因为有杜甫草堂的存在,成都是真正的诗歌之城,“只要有外地朋友来成都,我第一个就是带他们去草堂参观。”

成都商报记者 邱峻峰 摄影记者 张士博

新闻推荐

孙杨 将试水100米自由泳

本报讯孙杨将实现他要在正式比赛中尝试100米自由泳的承诺。尽管孙杨本人仍在澳大利亚进行海外训练尚未回到国内,但2017全国游泳冠军赛组委会已经向媒体曝出了孙杨在本次赛事上的报名比赛项目:从男...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71岁河南老人朗诵亭里含泪诵杜诗一段杜甫情 牵出五十载成都缘)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