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下午,蓬安县锦屏镇西拱桥村,刚到村口,一股酒香便扑鼻而来。闻着酒香一路前行,就到了关承碧家的酒坊。“两个女儿参加成都糖酒会去了,下周才能回来。”见记者来访,正在给顾客装酒的女主人关承碧迎了上来。1992年丈夫下岗后,关承碧夫妻俩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通过酿酒致富。如今,富裕起来的一家人加入志愿者队伍,热心帮助困难群众。近日,关承碧一家荣获蓬安县“最美家庭”称号。
不等不靠 酿酒助家兴
记者注意到,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的酒坊被安排得很紧凑,锅炉房、蒸酒池、储酒罐、发酵池、糖化场一字排开,大米、高粱、糯米、小麦等酿酒原料堆成了小山。
看到记者打量着酒厂,关承碧与丈夫唐祥云向记者讲起自家的经历。
1980年,关承碧和在一国营酒厂上班的唐祥云结婚,1983年生了大女儿唐翠,3年后又生了小女儿唐婷,小日子过得很红火。1992年,国企改革,唐祥云下岗了,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一家人的生活变得拮据起来。“上有老、下有小,总得找条出路。”关承碧说,夫妻俩为此愁眉不展。
“干脆开个酒坊吧。老唐懂古法酿酒,家里还有一套家传下来的酿酒工具。”关承碧当时念头一闪,和唐祥云一合计,开酒坊的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建厂房、购设备、买原料,夫妻俩每天早上4时就起床开始忙碌,一直要忙到大半夜。“不光辛苦,还吃了很多亏。”唐祥云说,起先酒的产量低、成本高,压力很大。
夫妻俩不断充电学习,参加县上的农技培训,改进酿酒工艺。并准备饲养生猪,消化每天产生的酒糟。
半年后,酒的产量起来了,口味也更纯正了,养猪的圈舍也建好了。“当时一天到晚都有人来买酒,每天卖酒近300斤。一年还能出栏40多头生猪,养猪规模最大的时候,有10多个圈。”说起这段创业史,关承碧很是自豪,“不等不靠,只要勤劳肯干,一样能够致富。”
扶弱助困 真情暖人心
“关婆婆、关婆婆……”说话间,一声清脆的童声在门外响起。关承碧开门一看,是村里的留守儿童小关放学回家了。他兴奋地举起新书包向关承碧炫耀,“上次你给我买的新书包,我背到学校去,同学们都说好看。还有,上次和我一起玩的哥哥姐姐什么时候再来?”
从2013年起,关承碧一家加入志愿者队伍,帮助像小关这样的留守儿童和村里的留守老人。重阳节到敬老院包饺子,陪老人过节;栽秧季帮留守老人下田栽秧;开学季又为贫困学生送去书包、新鞋……4年来,关承碧一家到过蓬安很多乡镇扶贫助困。
“我家的日子过好了,想让更多的人过得更好!”说起当志愿者的初衷,关承碧介绍说:“前些年,看到一位同村的老人牵着孙子从家门口走过。数九寒天的,孩子还光着脚,我看着很心酸,赶紧给孩子买了一双鞋。从此以后,这个孩子每次从我家门口路过,都要来问候一下。其实做好事并不是难,还很有获得感!我把这件事告诉家人后,他们都很支持我。两个女儿更是觉得,现在家里日子好过了,更应该回馈社会。”从那以后,关承碧一家就开始了公益之路。“下周,等两个女儿从成都回来后,我们一家准备去偏远山区,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关承碧说,他们一家一定要将这条爱心之路进行到底。
新闻推荐
中国古战场上的“兽星”:战象最后的战象消失于阆中 吴三桂反败为胜
据文献记述,在长江中游的荆楚地区,广泛出现过大象作战的实例。《左传·定公四年》指出:“针尹固与王同舟,王使执燧象以奔吴师。”这是中国古史上记录的经典象战之一。古蜀王朝一直有野生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