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争做排头兵 发展不能“平”,争做排头兵 发展不能“平”

来源:德州日报 2017-03-30 10:13   https://www.yybnet.net/

■嘉宾简介

1969年生,山东东平人,1990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政治系。 2016年12月任平原县委书记,此前曾担任共青团德州市委干事、部长;乐陵市委常委、副市长,乐陵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平原县委副书记、县长等职。

■让创新成为一种常态,让激情干事成为一种习惯

■高标对齐抓关键的少数

■企业自身的转调创是企业发展最大的内动力

■不能让工作在抓落实中落空

平原县牢牢锁定“争做全市协同发展排头兵”目标,努力建设活力、绿色、富裕、和谐新平原。全县干部群众以“翻篇归零”的心态再出发,实干苦干拼命干,用一流成绩实现今年“开门红”。

今年前两个月,平原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亿元、税收收入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1%、9.7%;国税收入1.4亿元,同比增长86.33%;84家重点企业累计纳税1.67亿元,同比增长42.34%,19家工业企业纳税增幅超过20%。

近日,为探究平原县发展思路和做法,记者采访了平原县委书记王洪霞。

高标定位 自我加压 建设活力绿色富裕和谐新平原

记者:新一届平原县委提出了“争做全市协同发展排头兵,建设活力、绿色、富裕、和谐新平原”的目标,是基于什么确定的这一提法?

王洪霞:新班子在讨论如何确定平原工作目标和要求时,大家一致认为:平原县在全市排名虽然不靠前,但基础很扎实,去年全县纳税过1000万元企业达到24家,过500万元企业达到41家,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持续发展,潜力很大,而且干部群众发展愿望强烈,人人心里都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这是平原争先创良好的产业和干部基础。

古人说:“取乎上,得乎中;取乎中,得乎下。 ”平原发展不能“平”!所以,我们高标定位,自我加压,确立“争当全市协同发展排头兵”目标,以表明我们不甘落后、奋力争先的信心和决心,这也得到了市委的肯定和鼓励。

书记县长“带头冲” 镇街部门一把手领着干

记者:工作目标确定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平原靠什么提振大家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王洪霞:建设活力、绿色、富裕、和谐新平原,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始终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事业成败的关键和保障,活力平原首先是激发人的内在活力,要让创新成为一种工作常态、让激情干事成为一种习惯。

平原要争当全市排头兵,干部精神状态要先出来。在年初全县工作务虚会议上,我提出“县级领导要冲在前面!高标对齐必须抓关键的少数。 ”

领导带头就是鲜明的旗帜,上级垂范就是无声的命令。我和县长袁志勇带头研究问题、招引项目、狠抓落实。我们“带头冲”,镇街和部门的一把手“领着干”,从而激发出全县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

平原就是要敢于和高的比、强的赛。我们将今年定为“对标学习年”,开展“走出平原看平原、加压奋进谋发展”对标学习活动。 2月18日至27日,由县四大班子负责人等11位县级领导同志带队,组成11支学习考察小组,先后到浙江、安徽、江苏、重庆、成都以及省内的青岛、潍坊等地对标学习,深入考察了16个县市区,内容涵盖政务服务、经济合作、骨干企业培植、文明城市创建、美丽乡村建设、基层党建、社会维稳等23项工作。

各考察小组带着目的、计划学,回来后都形成了考察学习报告,并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整改计划,挂图作战,工作如何推进落实,明确到人、明确到天,坚决不能让工作在抓落实中落空。

创建鲁北健康产业城 塑造绿色城市新形象

记者:在供给侧改革顶层设计中,平原发展大健康产业、创建鲁北健康产业城的依据和优势是什么?

王洪霞: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要想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必须要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此,我们提出发展大健康产业、创建鲁北健康产业城的设计思路。

首先,平原经济结构偏重,必须向绿色方向转变,发展大健康产业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后,健康产业迎来政府放权、政策利好、资本涌入的重大发展契机。作为建设绿色平原重要内容,健康产业也易于为干部群众接受和认同。

其次,平原生物医药产业已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有了一定工业基础。平原信谊制药是国家仅有的5个精神类药品生产基地,去年缴税达2521万元,后劲十足;联化科技是德国巴斯夫、美国杜邦、瑞士先正达的上下游企业,其研发的15种医药和精细化工产品全部进入生产阶段,且直销国外;谛爱生物是南京药石集团唯一的产业化生产基地,也是美国罗氏、诺华等国际一流制药企业在国内唯一一家医药中间体供应商。诚汇双达是平原大健康产业的一颗新星,它完善并拉长了平原县健康产业的链条,该公司获发明专利60余项,近10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居前三位主供应商地位。

第三,大健康产业范围广、链条长、关联性大,涉及一二三产业,涵盖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养老服务、休闲健身、健康农业、特色小镇等领域。作为去年全市唯一一个省级健康促进试点县,平原在医疗卫生和养老事业方面发展迅速。在“一区四基地”定位中,平原作为重要的京津蔬菜园区和南部生态区,适合休闲养生、养老、旅游等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县中医院、龙门医院等诊疗机构是全市医养结合的典范,其中平原县中医院与山东省中医院、上海中医院深度合作,成立了3个国家级中医慢性病防治工作室,打造了医养结合诊疗新模式。

记者:除大健康产业,绿色平原建设还有哪些内容?

王洪霞:建设绿色平原,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除了引进大健康产业项目、多种项目“大树”外,我们还实施“绿满平原”战略,不断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果,让绿色成为平原新的城市形象。抓住国家储备林建设契机,我们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实施全域绿化。实施工业绿动力计划,抓好节能减排、转型升级,推动企业节约、循环、可持续发展。推广绿色建筑,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完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任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打造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的宜居宜业生态环境。

纳税明星坐前排上红榜 建设富裕平原全县拧成一股绳

记者: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中,如何激发企业动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王洪霞: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能。我们倾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大培强现有企业,促进骨干企业裂变扩张,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增后劲,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力支持企业发展,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今年全县经济工作会上,全县纳税前10名企业家坐在第一排受表彰,还邀请全县去年纳税过500万元企业负责人参会。在县城中心广场和高速公路进出口竖起全县纳税企业光荣榜宣传一年,让发展功臣有位子、有荣誉、受尊重,真正实现“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

鼓励前景好的企业上新项目,抢占市场,企业自身的转调创是企业发展最大的内动力。全县集中资源要素,强化政策支撑,倾力支持史丹利(平原)化肥、晋德公司、信谊制药、阳煤化工、东鸿制膜等骨干企业扩规模、提档次,力争更多企业纳入“三航”培植计划。年内实施福洋生物淀粉深加工、泰鼎新材料低克重高强瓦楞原纸等60项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48.2亿元。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强化人才支撑,鼓励企业对接大院大所,加快构建“研发在高校、转化在平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力争年内对接大院大所20家,新建市级以上科研平台10个,转化科技成果40项。

在培大培强现有企业的同时,平原积极“走出去”招商引资,通过招才引智,产业、专业、全面、机制等招商方式,不断扩大工业增量,力争到年底,至少有一家企业纳税过亿元,纳税过5000万元的企业3家、过1000万元的30家、过500万元的50家。

44亿元投向民生项目 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

记者:建设和谐平原的前提和保障是什么?

王洪霞:和谐平原建设的核心是共享理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便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切实提高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和谐平原建设,是以政治清明为前提,以良好的政治生态为保障。各级干部必须做好表率,带头从严从实、创新创业、清正廉洁,切实把好“权力观”“人情关”“操守关”,才能形成良好政治生态。

我们要为人民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乐美好的社会环境。坚守安全生产红线,扎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强化城乡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移风易俗,重塑乡风民俗,潜移默化间感染和教化百姓,滋养和润泽乡风,形成崇德向善、和乐美好的良好风尚。

记者:我们了解到,平原今后几年特别是从今年开始,在城市建设和城乡一体化上进行前所未有的投入,这将给百姓带来怎样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王洪霞:未来5年,是平原站在新起点,开启跨越提升新征程的重要阶段,也是加快放大新优势,争做全市协同发展排头兵的关键时期。放眼外部环境看平原,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一区一圈一带”、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等国家和省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为我们加快新旧动能持续转换、实现稳中有进创造有利的环境。立足发展阶段看平原,过去5年的深耕厚植,我们建成了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项目,有效破解了资金、土地、人才等瓶颈制约,全县上下呈现出同心同德、奋发进取的新风貌,这些都为我们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必须、也完全可以凝聚起改革发展的强大力量,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今年全县共安排了九大类、109个城乡建设工程,总投资44亿元。其中重点实施2799套棚户区改造项目和2000多户、近30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这是历年来建设项目最多、投入最大的一年。仅琵琶湾南部片区改造提升工程就涉及近20万平方米,千余户居民受益,预计5月中旬完成搬迁。

平原县今年将开工建设18公里长的新西环和北三环,高标准实施国道340平原东子线改造工程,将彻底打通平原东西的交通瓶颈,进一步拓展城市框架,解决制约多年的“立交桥阻隔”之痛。县委、县政府在改造提升老城区的基础上,还高起点规划建设新城区,高标准建设东部新区“八馆”,即新市民服务中心、体育馆、图书馆、档案馆、城市记忆馆、任继愈纪念馆、博物馆、科技馆等规划建设。“八馆”建成后,独特的建设风格、现代化的文化功能,将大大提升城市特色,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

□本报记者王育恒本报通讯员金吉鑫张娜张大伟

新闻推荐

脱贫,脱离实际不行,随意提前也不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时间是什么?2020年,也是全面脱贫的时间。脱贫攻坚能否提前完成?当然可以,不过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能弄虚作假。这两个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尤其是脱贫攻坚中,各地常...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争做排头兵 发展不能“平”,争做排头兵 发展不能“平”)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