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新平
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时节,人们焚香祭奠,扫墓踏青,用各种方式祭祀祖先、缅怀故人、慎终追远、寄托哀思,这是人们表达中国式亲情的优良传统。近年来,传统祭扫方式逐渐被新兴的方式所替代,鲜花祭扫、网上祭奠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也在更文明、更优雅、更现代地表达对已故亲友的怀念之情。改革传统祭祀的弊端,树立低碳祭祀新风,必将成为清明节的主旋律。愿大家都来选择文明祭祀,让我们的清明节更“清明”。
传统的祭奠方式,多集中在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方面,既污染环境,又容易引发山林火灾。更有甚者,一些厂商利用祭者对亡者的尊重和敬仰,仿造一些纸制的现实生活中的时尚用品,并贴上了祭奠亲情的标签,诱导人们攀比购买“奢侈”祭品。其实,心祭胜于形祭,只要你爱已亡人、思念已亡人、追忆已亡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祭奠他们。而且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无论鞠躬、献花还是栽树,甚至是网上、手机上祭祀都不会逊于烧纸,亡人在祭祀者心里,怀念也在祭祀者心里。
我们应摒弃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不文明陋俗,选择家庭追思会、踏青遥祭等方式祭祀。比如,用播放音乐代替燃放鞭炮,既节约开支又减少污染;为逝者献上一束鲜花,表达缅怀之情;为逝者种上一棵绿树,不仅寄托了哀思,还为世界增添了一抹绿色;轻点鼠标,也可以为逝者献上蜡烛、香炉、纸钱等虚拟物品。此外,诵篇祭文和放飞祈福气球、白鸽、风筝等,或将思念之情写在小卡片上,都是不错的选择。总之,文明祭祀,方式很多。
缅怀先人固然是清明节的主要内容,但踏青郊游,热爱大自然也是清明主题。将生命更替的含义融入丰富的节日内涵,很容易为广大青年人所接受。在先人的墓前,多一些安安静静的追忆和思念,多一些对孝道的反思,多一些凝重的仪式感,都能给文明祭祀增添文化内涵。我们还可以在清明插柳习俗基础上,把植树纳入清明节的活动清单中,将清明升级为人与自然和谐共享的节日。
让我们为清明节注入更多的文明内涵,这不仅是人们文明祭祀的需要,也是让清明节更具文明进步意义的所在。
新闻推荐
【9月底国内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日前召开的全国医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目前我国还有1/3的地级以及以上城市没有实行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的改革,7月底前要出台实施方案,9月30日前要全面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