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上,张令平首先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中国农科院多年来对定西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产业开发给予的帮助支持表示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定西市情、优势特色产业开发、脱贫攻坚及农业科技发展情况。他说,定西自然条件严酷,十年九旱,灾害、生态和贫困问题叠加,是全国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我们抢抓国家扶贫开发政策机遇,加大资金争取投入和农业产业开发力度,举全市之力加快脱贫攻坚,逐步探索出一条自然条件严酷地区脱贫致富的路子。全市贫困人口由1982年的170万人下降到2016年底的37.3万人,贫困面由78%下降到14.11%。
张令平说,定西是传统农业大市,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好、潜力大,特别是中医药、马铃薯、草牧、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中医药产业方面,定西自古就以“千年药乡”著称,是全国道地、优势地产中药材的主产区和仓储物流集散地,经过多年发展,在中药材种植、加工、仓储、交易、检测、研发等方面都形成了明显优势。马铃薯产业方面,定西是全国马铃薯主产区,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左右、居全国地级市第二,总产量稳定在500多万吨、居全国第一,尤其是在马铃薯种薯生产和主食产品研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草牧产业方面,有天然草场1000万亩,草产量达700万吨,全市畜禽总饲养量达2100多万头(只),草牧产业已成为农民脱贫增收见效最快的首位产业。果蔬产业方面,抢抓引洮一期工程通水机遇,发展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70万亩,反季节生产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张令平说,定西市农科院是定西市惟一一所集科研、推广、示范、开发、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公益类农业科研单位,现有科研人才不足,科研力量薄弱,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低,农业科技创新对产业开发的支撑作用不强。特别是当前定西市正处在加快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脱贫的核心和根本还是产业问题,目前定西市中医药、马铃薯、草牧、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全产业链发展仍然不够,产业扶贫任务十分艰巨。中国农科院是国家级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长期致力于解决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基础性、方向性、关键性的重大科技问题,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与中国农科院很早就建立了合作关系,双方在品种引进、技术研发特别是主食产品研发、作物育种、干部交流等方面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希望中国农科院一如既往地支持定西产业发展,帮助我们早日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方面,希望中国农科院继续发挥学科、专业门类齐全,高级科技人才聚集的优势,与定西市农科院、重点农业企业在建立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检验检测中心和发展旱作农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帮助我们提升科研能力,切实加快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另一方面,希望中国农科院与定西市建立人才培训对口帮扶关系,通过传、帮、带等形式,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强合作,加大对定西市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带动定西市科研创新和科技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全市农业科研水平。
唐华俊表示,中国农科院作为全国农业科研领域的“国家队”,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充分发挥科研、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按照问题导向和需求清单,从重点项目联合攻关、科研平台建设、旱作农业技术研究推广、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加快推进与定西市的合作。希望双方尽快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对接沟通,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确保合作事项全面高效落实,为加快定西市农业产业开发和脱贫攻坚进程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李金祥主持座谈会,副市长陈学俭出席座谈会。中国农科院科技局、成果转化局、作物科学研究所、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环境发展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及安定区政府、市农业局、市农科院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李自雄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印发《城市管理执法办法》,将自今年5月1日起实施。《办法》共8章42条,旨在规范城市管理执法活动,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维护城市管理秩序,保护执法相对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