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平原县王打卦镇花园村的一户农家小院里,主人王洪源正坐在写字台前奋笔疾书,身边堆放着各种书籍。“他这辈子就是爱看书。这两年忙着写村志,整天在书房不出来,有时半夜还爬起来写,前两天血压又上去了。 ”老伴儿李素玲心疼地数落。68岁的王洪源是花园村一名普通农民,自幼酷爱读书,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将4个孩子培养成才,在十里八乡传为美谈。
王洪源爱看书在全村出名。上学时,他是图书馆的常客,也是班上唯一坚持订报纸的学生。“家里穷,我就把吃饭的钱省下来订报。图书馆里的书,有些看了不止一遍,至今还能背诵。”王洪源回忆。初中毕业后,王洪源回家务农,接手了家中的8亩果树。通过阅读果树栽培技术书籍,他学会了嫁接、剪枝,还引进了新红星、金帅等新品种,一出手就种出了“样板田”,成了远近闻名的技术专家。 2007年,他再次请教书本,学习养殖技术,发展起孔雀、元宝鸡等特禽养殖,成为村中一景。乡亲们谁想学,他都倾囊相授。
他整天在家里捧着书本看,受他的影响,孩子们从小就喜欢看书。为了让她们多读书,夫妻俩虽生活不宽裕,却十分舍得在买书上花钱。王洪源初中毕业就放下了课本,自己有遗憾,便将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加倍关注她们的学习,“文科就是平时多看书,理科从初中开始打好基础,一定没问题。 ”王洪源总结经验。李素玲虽然没文化,但在孩子学习上一点儿也不马虎。“我吃没文化的亏,一定不能让孩子再这样。 4个孩子接茬上学,虽然有困难,但是我俩拼命供。 ”她说。
在夫妇俩的精心培养下,大女儿高中毕业后选择经商,事业有成;其他3个女儿先后考取知名高校的本科、研究生,并在北京、上海、杭州的学校、事业单位就职,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副教授。“父亲从小就培养我们读书的习惯,让我们受益良多。至今我还坚持每天读书,以后我的孩子长大了,也会这样要求他,把爱读书的好家风传递下去。 ”二女儿王卉说。
2010年开始,王洪源夫妇卖掉家里的孔雀、元宝鸡,奔波于各地照看外孙,“他到一个地方先逛书店,连买带看,一辈子也离不开书了。 ”李素玲说。 2015年,回乡养老的王洪源又有了新任务。“花园村打算搞乡村旅游,专门辟了一块地养孔雀、元宝鸡,由我负责;还编写《花园村志》,有时候半夜突然想起村里的陈年旧事,就赶紧起来记下来。”读书写作,王洪源乐此不疲。
□本报记者马乐本报通讯员张大伟
新闻推荐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是建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