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藏羌戏曲进校园非遗薪火代代传

来源:阿坝日报 2017-03-31 10:09   https://www.yybnet.net/

肖玄曾晓鸿文/图

头顶标志性莲花帽、细眉长目的莲花生大师手持法杖,威严地走向舞台中央。而金光闪闪、头顶五色桂冠的藏王赤松德赞下跪屈膝,祈求这位佛教大师帮助驱邪、为修建西藏最古老的寺庙祈福……

这是壤塘藏戏团新创的藏戏《建造桑耶寺》的一段场景,3月20日,“2017年阿坝州藏羌戏曲进校园”活动在阿坝师范学院启动。这部藏戏和另外一部由理县羌戏团带来的羌戏《刮浦日》,让广大师生们零距离感受了藏羌戏曲的传统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于唤醒文化自觉,而学校具有代际传承的阵地优势和扩散传播的先天条件。”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星说,下一步将组织马尔康市和壤塘县藏戏团、理县羌戏团三支参演队伍走进阿坝州大中专院校和部分中学,希望通过这次活动校让广大师生了解藏羌戏曲,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从而推动藏羌戏曲的传承发展。

“我很喜欢藏戏的服装和音乐,唯一的遗憾就是不懂藏语。我正在和藏语专业的一位师兄学藏语拼音。”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梁莹说,藏戏演出激发了她学习藏语的兴趣。

据悉,此次藏羌戏曲进校园活动从3月21日持续至23日,活动包括藏羌戏剧巡演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同时,壤塘县藏戏团和理县羌戏团还将分别前往茂县和汶川县,把藏羌戏曲带进阿坝州中等职业学校、茂县中学、茂县八一中学、威州民族师范学校。今年6月上旬,马尔康市党坝乡尕南藏戏团,还将把嘉绒藏戏带进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和马尔康市二中。

文脉相续代代传,非遗展演放光彩。藏羌戏曲是阿坝州古老而又独具民族特色的地方戏曲,是藏羌民族智慧的结晶,是阿坝州非遗项目中的瑰宝,也是祖国戏曲大家庭中的璀璨明珠。让古老的藏羌戏曲走进全州各大中专院校和中学,就是希望广大学子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就是希望广大学子在与传统文化的相遇中,与之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从而激发起保护、传承、振兴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和责任心。

一段非遗有一个故事,一个非遗还是一个记忆。不仅仅是藏羌戏曲,还有藏羌碉楼,羌绣、萨朗,格萨尔英雄史诗,释比图经……在阿坝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藏羌回汉等民族相互融合、共同创造,通过这些“非遗印记”展现阿坝儿女朴实真诚的情感的同时,也凝结着阿坝人民的聪明才智,形成了古老的民风、独特的民情、多彩的民俗,更造就了这里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非遗抢救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不仅拓展了阿坝州非遗保护领域,还初步建成了州、县、乡三级非遗保护传承体系。目前,全州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9个,省级非遗项目66个,州级非遗项目410个,县级项目名录804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9人、省级传承人82人、州级传承人371人、县级传承人441人;有羌绣、卡斯达温等30余个非遗传习所,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1个、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3个、省级非遗传习基地3个;国家级民间艺术之乡2个,省级民间艺术之乡16个。理县、汶川、茂县等5个县被纳入国家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剧目名片:

《建造桑耶寺》是根据传统藏戏《赤松德赞》改编新创的剧目,讲述了公元八世纪藏王赤松德赞迎请佛教大师寂护和莲花生大师修建“西藏第一所寺庙”桑耶寺的故事。

《刮浦日》羌语意为“辞旧迎新”,是留存于阿坝州理县蒲溪乡在春耕传统祭祀活动中用于驱魔祈福的羌戏剧目。故事讲述的是村民在祭司“释比”的主持下,把包括偷盗、长蝨子在内的所有不良行为归罪于一个稻草人,通过烧掉稻草人的方式驱邪迎新。

新闻推荐

聂树斌家属获赔偿268万余元

新华社石家庄3月30日电(记者杨帆)30日,聂树斌家属提交的国家赔偿申请有新进展,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赔偿决定,向聂树斌的赔偿请求人聂学生、张焕枝支付赔偿金合计2681399.1元。记者了解...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马的眼镜2017-03-31 00:00
评论:(藏羌戏曲进校园非遗薪火代代传)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