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项对2002人进行的调查显示,68.7%的受访者曾购买过“心灵鸡汤”类的励志书籍,51.0%受访者喜欢“鸡汤文学”,但42.3%受访者认为同类型书籍泛滥,缺乏新鲜感。
“每天晚上睡觉前,基本都会读几篇‘心灵鸡汤\’。”在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乔明泽看来,“这些文章中往往有很多生活哲理,很让人受用”。
“逛书店时,很容易被励志类书籍吸引。”深圳某互联网公司员工张锐馨平时就喜欢读书,最近,她买了不少“励志读本”。
在北京理工大学读大三的张晨曦很少读“鸡汤”类的文章:“相比起一些人人都懂的大道理,还是经济、历史类的干货知识对我更有吸引力。”
调查中,39.4%的受访者认为“心灵鸡汤”过多会让人感到矫情;30.0%的受访者认为这无可厚非;26.3%的受访者认为“鸡汤文”大都缺乏深度,不适合作为主要阅读类型。
调查显示,除“心灵鸡汤”,读者喜爱的读物类别还有:历史类(37.0%)、财经类(36.9%)、传记类(34.2%)、科普类(31.2%)等。
新闻推荐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口可乐中国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思考与答案。3月29日,可口可乐中国在上海发布了主题为《我们在乎》的2014-2016可持续发展报告,全方位分享了过去三年里,可口可乐中国在可持续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