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记者 苏羽 摄影报道)“我是王经理,这是我新办的号码,保存一下,收到回个短信。”收到类似短信,你要千万注意,这很可能是一起骗局。家住峄城区的李某在某公司做财务人员,近日,她收到领导王总手机号发来的短信:“小李,我的号码换成150XXXXXXXX,以后有事请打这个电话。”李某马上将王总的新号保存下来。
之后,王总给李某发送信息,称“我有笔15万的款不方便以我的名义直接转给我朋友,想先转到你的账户上,然后你再安排过去,这事你要保密”。经过多次短信联系,王总以多种理由让李某先替自己转账,承诺很快归还。看到领导的安排后,李某想都没想将自己理财账户里的10万元钱转到了王总提供的银行账户里,紧接着,王总来短信说,能否再打来5万,急用,过两天就转回你的账户。出于对自己老板的信任,李某向朋友借了5万元钱给王总汇了过去。
过了两天,李某再给“王总”打电话,对方却关机了。李某随即再给真正的领导打电话,想向他汇报事情已经办妥,却不料领导根本不知道这回事。这下,李某才恍然大悟,自己被骗了。
民警从嫌疑人所使用的银行账号和电话号码入手,开展大量的网上工作。侦查员对受害人打款的账户调取账户流水,通过对银行转账记录查询,发现该笔钱通过网银被转到多个银行,最终从江苏省苏州市的某银行被取出。民警奔赴苏州展开侦查。通过调取银行的取款监控录像,确定了犯罪嫌疑人钱某俊的庐山真面目。
经查,2016年4月份以来,犯罪嫌疑人赵某明、钱某俊、孙某通过网络结识,后结成犯罪团伙,以发送手机短信的形式与受害人确定联系,骗取受害人的信任后,以急需用钱、先行垫付的名义,先后骗取他人钱款45万余元。目前,三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逮捕。
此类诈骗的作案手法通常为,犯罪嫌疑人冒充领导身份向下属发送短信,在短信中,声称自己换了新号码,让受害人留存并保密。之后,犯罪嫌疑人便通过新号码与受害人联系,并用各种理由向受害人借钱,从而实施诈骗。由于犯罪嫌疑人使用的号码为外地号码,同时在短信中点明“身份”,并针对该身份的相关人员“精准”地进行群发,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迷惑性。在此提醒大家收到自称为某某领导的短信或电话时,要多方核实,不要轻易向陌生账户转账汇款。
新闻推荐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31日电(记者黄杰马锴)中国篮协31日下午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中国篮球协会关于任命中国女篮主教练的公告》,北京首钢女篮主教练许利民将出任新一届中国女篮主教练。中国篮协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