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再说彭加木失踪之谜(上),再说彭加木失踪之谜(上)

来源:青岛早报 2017-04-03 06:11   https://www.yybnet.net/

不久前热播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让人们的视线再一次聚焦那片神秘而危险的西北荒漠。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是荒漠中的荒漠,是埋藏着楼兰古城的历史宝库,也是无数探险家和科考工作者心中的圣地。

37年前,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就是在罗布泊考察时不幸失踪,永远地消失在那片沙海中。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的消息震惊了1980年的中国,国家曾组织了前后4次大规模的寻找,却始终没发现他的任何踪影。在此后的若干年里,许多敬仰彭加木的民间人士自发组织探险队,到罗布泊寻找彭加木,也都以无果告终。

彭加木的失踪成为20世纪世界科学界之谜,三十多年间,许多当年的亲历者都曾回忆过他失踪前后的事情,坊间也传出许多关于他失踪经过的版本。然而时至今日,彭加木的遗体没有找到,他的失踪之谜也没有解开。

沙漠飞来的噩耗

1980年6月24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里传出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此时,距离彭加木失踪已经是第7天了。

也是在那一天,原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所长、时任罗布泊科学考察队副队长的夏训诚,在从北京返回乌鲁木齐的火车车厢中,听到了这个令他无法相信的广播。

在北京的家中,83岁的夏训诚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唏嘘不已。

“当时全车厢的人都一下子安静了,我更是不敢相信,彭加木是我的战友和同事,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赶快赶回去,到现场去找他,救他。 ”夏训诚说。

事实上,夏训诚当时本该和彭加木在一起。他们一起筹备了赴罗布泊的科学考察队,并制定了三期考察计划,夏训诚任副队长,彭加木任队长。但是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夏训诚突然接到了中国科学院的通知,让他参加考察团,赴美国进行沙漠考察。

在征求彭加木意见时,彭加木态度鲜明地劝说夏训诚赴美考察,不能失去难得的好机会。“他还说,从长远看,这次进入罗布泊的项目考察,关键性的专业考察是在来年的第二次和第三次。 ”夏训诚回忆道,彭加木随信寄给他一百多张此前中国考察队在罗布泊拍摄的幻灯片,他建议夏训诚把这些照片带到美国去,并告诉全世界: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已经踏上了罗布泊这块世界瞩目的神秘之地。

这些照片确实在当年的美国科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然而让夏训诚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多月后,彭加木永远消失在罗布泊,再也不能兑现和他的科考之约了。

1980年的中国,新闻传播还只限于报纸和广播,电视都尚未普及,发出第一篇关于彭加木失踪新闻报道的人,是新华社驻新疆分社记者赵全章。

1980年6月20日,赵全章到乌鲁木齐机场送人,新疆八一农学院的副教授徐鹏告诉他,自己无意间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得知,彭加木在罗布泊考察时失踪了。

这样的信息在当时是要严格保密的。出于记者的新闻敏感,赵全章在归途中,特地在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门口下了车。他在新疆分院值班室核实了彭加木失踪的情况,写出了关于此事的第一篇新闻稿,但只是作为新华社内参报到了北京,并未准备公开发表。由于是供领导看的内参,这篇新闻稿中提出搜索彭加木工作中的困难:只有一两架飞机,地面搜索人员也很不够,意在呼吁加大搜索力量。

翌日——6月21日,新华社社长穆青看了内参上这一新闻,当即决定:发公开稿。

经过中央领导批示后,新华社新疆分社在6月23日晚上,发出了关于彭加木失踪的第一条电讯。在此之前,中科院上海分院已经提前去看望了彭加木的夫人夏叔芳,让她心里有所准备。

第二天,全国的媒体都铺天盖地地以各种形式播发了这条新闻: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进入罗布泊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时候,不幸失踪。

消息一出,举国震惊。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数次寻找的毫无结果,彭加木失踪成了当时全国最牵动人心的事情。在彭加木失踪之处,附近的居民自发组织起寻人的队伍;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信雪片般地飞向新疆,一时间,彭加木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许多人为他的事迹所感动和激励。

然而,彭加木并不是第一个在罗布泊倒下的人。

在过去的100多年间,罗布泊一直被视为一片神秘的土地。从19世纪末开始,这里就曾吸引一批又一批中外探险家千山万水地来到此地,探究这片沙漠深处的秘密。死亡的威胁,也不曾挡住人们走近它的脚步。在彭加木失踪16年后,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全境壮举的探险家余纯顺,在一场突然而至的沙暴中不幸遇难。

这片极具危险的“死亡之海”,为何具有如此之大的吸引力?

“幽灵湖泊”

其实,漫长的历史中,罗布泊并非一直如此干旱和荒凉。从它名字中的“泊”就能看出,这里曾经是个水源丰沛之地。在历史上,罗布泊的最大面积为5350平方公里,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面积仅次于青海湖。直到20世纪中后期,塔里木河流量减少,罗布泊周围沙漠化严重。1970年代末,罗布泊完全干涸。1972年7月,从美国宇航局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拍摄的照片上,人类第一次看到了罗布泊的全貌。照片中干涸的罗布泊竟酷似人的一只耳朵,不但有耳轮、耳孔,甚至还有耳垂。罗布泊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耳”。

罗布泊的神秘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它奇特的地理构造,更源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湮灭在漫漫黄沙下的历史传说。

罗布泊历史上最繁华的一个时期,是在“楼兰王国”兴盛之时。楼兰于公元前176年以前建国、公元630年消亡,历时800多年。随着楼兰国的消亡,这里渐渐成为人迹罕至之地,丝绸之路的故道不复存在,罗布荒原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直到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探险队沿着干枯的孔雀河左河床来到罗布荒原,意外地发现了隐藏在历史沙砾中1000多年的楼兰古城,这一“神迹”才重现于世。斯文·赫定回到欧洲,向全世界公布了罗布荒原上的“沙埋文明”,轰动一时。神秘的“楼兰”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成就之一,而楼兰古国所在的这一片罗布荒原,成为了世界探险家趋之若鹜的神秘地带。

作为此地最大的沙漠咸湖,罗布泊也因此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中。

20世纪初叶,罗布泊的“游移之谜”曾引起世界学术界的极大争论。

最早到新疆考察的中外科学家们曾对罗布泊的确切位置争论不休,斯文·赫定认为罗布泊存在南北湖区,由于入湖河水带有大量泥沙,沉积后抬高了湖底,原来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处更低的地方流去,又过许多年,抬高的湖底会由于风蚀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这个周期为1510年,所以,他认为罗布泊是一个在沙漠中不断游移的湖。

斯文·赫定这一学说,在当时曾得到了世界普遍认可。“游移之谜”给罗布泊披上了又一层神秘的面纱,这片幽灵般的湖泊,再一次引起了全世界探险家的极大兴趣。

1927年,中国科学家第一次靠近了这片“幽灵湖泊”。斯文·赫定在筹备第六次中亚考察时,决定由中瑞两国共同组成一个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这次考察从1927年持续到1933年,考察队先后在罗布泊、吐鲁番和塔里木盆地进行考古调查和部分试掘,撰写了《罗布淖尔考古记》《吐鲁番考古记》《塔里木盆地考古记》等,在国内外出版,引起很大反响。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罗布泊的研究湮灭于连年战火。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9年,罗布荒原终于又迎来了一支新的科学考察队。从1956年到1959年,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对塔里木下游和罗布泊地区进行了新中国成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综合考察,当时,队员们是乘着船进入罗布泊的。

夏训诚因被分在北疆组考察,遗憾地与当时尚未干涸的罗布泊失之交臂。他说,那次考察留下了人类在罗布泊荡舟的最后记录,“由于1952年在拉依河筑坝,使塔里木河和孔雀河彻底分流,孔雀河下泄的河水逐渐断绝,罗布泊在1970年代初全部干涸了,终结了它作为一个湖泊的历史。 ”

那次考察后不久,罗布泊被定为核试验场,从此成为军事禁区。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任何与核试验无关的人都不得进入这个地区。

彭加木也没有参加那次综合考察。那时他正在上海的医院中,与恶性肿瘤、癌细胞搏斗着。 (未完待续)

摘自《北京日报》米艾尼

卫星拍下的“地球之耳”罗布泊 来源:北京日报

新闻推荐

巴黎警察枪杀华人案调查 死者当晚饮酒 现场确实有鱼

法国国家警察局监察总局日前分别对巴黎枪杀案死者家人和3名涉案警察进行了调查询问。此前,死者家人称“父亲手持剪刀做鱼”。检察署调查人员证实,案发现场确实有鱼,但是鱼放在冰箱里。对刘...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再说彭加木失踪之谜(上),再说彭加木失踪之谜(上))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