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明的日期会“前后跑”呢?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史志成解释说,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称为“回归年”或“太阳年”,太阳在星空背景下的视运行路线称为“黄道”。自清代开始,定以春分点为0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定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因而为24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由于一年的长度是用太阳的运行定出,二十四节气也是用太阳的视位置定出,基本上,每一节气在每年中的日期变动不大。
然而,一个回归年实际长度为365.2422天,历法上的一年长度则为365天,因此每年会多出0.2422天(相当于5.8小时),节气的特定时刻也会每年“顺延”0.2422天;如此一来,累积4年后几近一天,为修正它,公历历法中有“闰年”制度,每4年会多出2月29日一天。
史志成表示,节气时刻的顺延,有时会使得某节气的时刻越过午夜至隔日;多了一天的闰年也会使得节气时间发生改变。当然,不管如何变动,节气的日期差异只会在3天内。
记者翻阅天文年历发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清明在4日的有14年,其余均在4月5日。值得注意的是,本世纪没有清明节落在4月6日的时候。
新闻推荐
近日,科技部批复同意《四川创新型省份建设方案》(简称《方案》),这意味着四川省成为全国第八个获批建设的国家创新型省份。科技部批复要求,四川要将创新型省份建设作为全省上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