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农历八月,正当人们欢天喜地度过中秋佳节的时候,我们家却陷入了极度悲伤的漩涡里,我们家族十二个兄弟姐妹中的大哥因患食道癌永远离开我们了。
还差几个月就年满六十呢,他都来不及享受养老金这项优惠政策了,大哥这一去,他生前给我印象的一幕幕反而更清晰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家地处右江区西南面与云南省富宁县接壤的一座高坡上,改革开放前,村里交通不便,生产落后,生活极度困难,因此大哥没有读到高中,初中毕业就去当兵了。在部队大哥是个通信兵,服役三年后回家务农,在村里入了党。
大哥比我大三岁,在我刚上小学时,兄弟俩一起出门一起回家,有时下雨路滑,大哥还把我背上;家里有吃的东西,大哥总是先分给我,然后才是其他弟弟妹妹和他自己。1975年,大哥去当兵,我在本乡中学念高中,同时有三个弟弟妹妹在一起念初中,当时在学校每人每天吃饭的菜金为6分钱,父母靠工分供不上钱。父亲知道学校正在盖房子需要横条后便上山打横条让我扛到离家7公里远的学校卖了做菜金。一条横条8毛钱,再加上母亲也把腊好的芥菜让我拿来学校饭堂卖了做菜金。即便是这样,几兄妹的菜金还是经常续不上。我把情况写信告知了大哥,当时部队士兵每个月生活津贴只有五元钱,大哥舍不得花,攒下来寄给我们,让我和弟弟妹妹都能顺利读完中学。
大哥一贯孝敬长辈,对待老人关爱有加。就因为大哥的孝心善行和无私地默默操持这个大家庭,我们在外打拼的几兄弟才能安心工作。我的祖父祖母、伯父伯母还有父亲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是大哥为他们端水端茶,送饭送菜。老人走后,办丧事的所有事情都是大哥亲自打点把关,每件事都做得井井有条。
大哥关心和爱护他的每一个弟弟妹妹、侄儿侄女,真应了“兄长如父”这句古训。大哥不但关心我们的成长,更关心我们的婚姻大事,对每一个人他都是一碗水端平。凤兰妹少年时生了一场大病,大哥急在心上,为她寻医找药,全程护理,直至凤兰妹病愈。我儿子四五岁时,跟随我在乡政府生活,每次周末正逢圩日大哥来赶圩的话,他都会先带上我儿子回家,有马时让我儿子骑马,没马时他背着,儿子常常幸福地向我们炫耀这些事。
升迁为爷爷的大哥,对孙子尤为珍爱。从孙子出生到上学,都是他与大嫂一起照顾,包括言行举止,为人处世,都是大哥教导的,直至大哥重病在床。
当时原本以为是普通的喉咙痛,没太在意,只随便吃了些药,数月后疼痛加剧,大哥才到医院看病。经医院诊断得知,他的病状已发展为食道恶性肿瘤,也就是食道癌,医生也只能摇头了。
后来,我们听说云南石林有一家私人中医能治食道恶性肿瘤,我和侄子商量决定,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于是,叫上我儿子驾车与侄儿一起前往石林取药,我们按照中医的吩咐,让大哥连续煎服中药四十多天,希望能创造奇迹,可后来还是未见有转机,便停止了用药,此时我们心里都明白,大哥的生命倒计时来临了。
去年中秋节前夕,大哥喉咙肿涨、疼痛剧烈,他不时叫人在他腰背、胸部、脖子等部位夹痧、拉扯,以缓解疼痛。到最后,他只喝得下几匙羮米浆,肚皮几乎紧贴脊梁骨,全身只剩皮包骨了。因为饥饿,他用双手顶住肚子,这样持续了十二个日夜。在病魔如此无情折磨的日夜里,他时而坐在床边,时而躺下,时而爬起,时而盖上毛巾被,时而掀开,时而坐着面朝东,时而坐着面朝西,有时实在撑不住就嚎叫一两声。即便如此,他依然耳清目明,神志清楚,还用手势让来看望他的亲戚朋友吃饭。
去年农历八月廿三早晨,大哥和我们永别了,大哥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但他坦荡的胸怀值得我们骄傲。他的恩情我们会念念不忘!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记者刘奕湛)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在清明节期间开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缅怀见义勇为英模——2017年清明时节全社会共同向因见义勇为壮烈牺牲的英模致敬”活动,呼吁全社会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