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精准”一词使用频率大幅提高,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从改革顶层设计到具体施工、从产业政策到扶贫脱贫、从理论宣讲到化解矛盾等,都提出了精准的要求。精准就是有的放矢,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理应把精准当作一种理念、一种追求、一种态度,并将其贯穿于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任何成绩的取得不是光有美好的愿望就可以达到的,而是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那些成天想着出人头地、一鸣惊人,却不从点滴提高素质、积累经验入手的人,必定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成功永远不会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一颗螺丝钉不拧紧,可能影响整台机器正常运转;一份文件处理出了差错,可能造成工作失误甚至泄密的严重后果……任何“差不多”的标准、“马大哈”的态度、大而化之的作风,都可能带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严重后果。《庄子》里讲过“庖丁解牛”,“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这些关于熟能生巧的故事提醒我们,极尽所能、做到最好,是对待工作的基本态度。精准就是这样一种力求完美的自我追求。精准,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作风。精准,也是求实的升华。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粗放有害,精准有益。我们应把精准养成一种习惯,不但要打赢“***”攻坚战,还要在更多领域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新闻推荐
新形势下,内外环境日趋多元多样、意识形态相互激荡碰撞,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纪检监察干部,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将“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实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明确政治站位,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