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国内新闻 > 正文

记忆南充 63幅作品再现老街老景

来源:南充日报 2017-04-12 06:2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李然

兴顺街、丝三厂、牛角巷……随着城市变迁,南充曾经的老街道、老景观已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为了将这些历史符号保留下来,日前,南充画家张重渝、周兴龙利用3年多时间,通过绘画的形式,将“老南充”的63处老街老景记录了下来。

4月1日,张重渝、周兴龙两位画家联袂创作的“记忆南充”公益画展在北湖公园嘉湖书院开展。据悉,画展免费对外开放时间为每周星期六、星期天的下午,展出将持续到5月中旬。

一 见证历史变迁 两位画家联袂创作“记忆南充”

6日上午9时许,记者在嘉湖书院看到,白皙的墙上整齐排列着一幅幅四尺三开的水墨画,画中的旧街小巷、老式砖瓦建筑、市民生活情景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这些作品画的都是南充曾经的城市样貌,一幅画就是一条街道或一道景观。”参与“记忆南充”系列画作创作的南充画家周兴龙向记者介绍,展出的作品一共63幅,全是水墨画,作品主题主要是南充的老街道、老景观,展出的作品由他和另一位南充画家张重渝共同创作。

“瓦房变高楼、小巷变大街……近年来,南充街景、街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历史变迁的见证者,我们一直想把‘老南充\’的景象通过画笔记录下来。”周兴龙告诉记者,2011年,通过多次协商后,他与张重渝着手创作“记忆南充”系列画作,并选择了能够体现城市风貌的街景作为作画主体,以水墨画作为绘画形式。

二 创作历时3年 63幅作品再现南充老街老景

“因为一些街道我们并未亲眼见过,所以为了能还原南充的老街老景,仅前期准备我们就用了近两年时间。”周兴龙告诉记者,从2011年起,他和张重渝两人曾先后10余次前往图书馆、档案馆等地,翻阅老照片、查阅历史资料。此外,为了让作品更加真实,两人一有时间就带上速写本到以前的街道旧址上,寻找80岁以上、当地土生土长的老人,现场一边听着老人口头描述,一边根据描述勾勒轮廓、创作草图。2年多时间里,他们跑遍了南充近70条街道,走访了20余位老人。

“2013年,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后,我和张重渝才开始动笔作画。”周兴龙告诉记者,2014年,通过一年多时间潜心创作,两人最终完成了63幅“老南充”城市记忆的画作,作品时间跨度从清代一直到改革开放时期,一幅幅作品再现了“老南充”的城市样貌和“老南充人”的生活情景,反映了南充城市的巨大变化。

“为了更好地向市民展示‘老南充\’的样貌,我们从之前创作的作品中挑选了60幅作品,整理成《记忆南充》并出版。”周兴龙告诉记者,此外,他们还从这次画展中挑选了60幅作品,整理成《记忆南充(续)》并出版。

三 内容真实写意 勾起一代人记忆

“这是以前的丝三厂,这是以前水井巷的那口老井……”采访期间,陆续有市民前来参观画展,不少市民根据作品上的建筑认出了已经消失的老街道、老景观,勾起了不少市民的回忆。

“以前老丝三厂背后的平津巷5号就是我出生的地方,现在叫利达街,一晃40多年过去了。”年逾六十的市民陈光明指着画上的“四川第三巢丝厂”感慨地说,看到画上的街道、建筑,记忆中儿时生活、学习、玩耍的场景,像放电影一样涌上脑海,心中百般滋味。

“我小的时候还在水井巷里面那口老井里打过水,不过现在那口老井已经被填平,以前住过的瓦房也变成了高楼。”48岁的市民陈渝淑告诉记者,展出的作品既写实又写意,直观、立体地展现了一代人记忆中的南充城市样貌。

“除了记录‘老南充\’的城市风貌,我们还想通过这些作品,向市民展示这些年来南充城市的变化。”周兴龙告诉记者,从4月1日起,每周星期六、星期天的下午,“记忆南充”公益画展在嘉湖书院免费向市民开放,展出时间将持续到5月中旬。

新闻推荐

县政协委员调研设施农业发展

3月28日,由县政协副主席陈明雄、县政协副主席陈伶俐带领的农业、宗教界第五委员小组委员一行,在副县长赖世江、县政协办、县农办等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对全县设施农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记忆南充 63幅作品再现老街老景)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