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走得远了,倪萍反而看她更清亮了。姥姥年轻时说的那些话,就像萝卜、白菜一样,不值什么钱,却是最顺口、最对胃的好东西,下到锅里就养命。如今《姥姥语录》已出版六年,对今天的我们仍有价值与意义。
温情依旧时隔六年全新再版
此次由北京长江新世纪推出的《姥姥语录》,是时隔老版图书出版六年后的全新增订版。倪萍曾回忆,这些年姥姥的音容相貌时常浮现在自己的眼前,每当她在生活的缝隙中喘息无助时,姥姥的精神依旧是她力量的来源。这也是此次倪萍推出增订版《姥姥语录》的初衷。
在倪萍看来,姥姥有一套自己的处事原则,一辈子不唠叨,说话掷地有声;不动大气,平静如水,却冷暖分明,不烫谁也不冻谁。“家里人多她说兴旺,人少她说清净。问她这么多孩子里最喜欢谁,谁缺喜欢就喜欢谁。姥姥是佛呀!”倪萍感叹道。
对于生活中的苦难,她说:“人生下来就得受苦,别埋怨。”倪萍夸姥姥和尼采的高度一样,尼采也说人生就是一场苦难。姥姥却说:“这个姓‘倪\’的就说对了一半儿,那一半儿甜他还没说呢。”什么是甜?没病没灾是甜,不缺胳膊少腿是甜,不认字的人认了字也是甜。姥姥的欢喜都是乘法,悲伤都是除法。“糖稀越沾越厚,苦菜越洗苦水越少。”
倪萍常在家跟表妹们说“平平淡淡才是真”,姥姥最反对了:“平淡是真,普通是好,这是懒人说的话。上过山顶的人,下辈子还会去山顶。”人的一生一定要使出自己所有的劲儿去登上自己的山顶。“人活一辈子就是往前走,大道走,小道也得走,不走就死在半道儿上。弯道儿走多了,再上直道就快了。”
姥姥教我做人事说人话
“说姥姥是我的老师真不是我抬举了姥姥,是姥姥抬举了我,在做人方面,我们的下意识行为和姥姥的下意识行为真不能比,有时候我真怀疑是姥姥没念过书,还是我没念过书。”倪萍笑着说。
她从小在姥姥身边长大,两岁时严重营养不良,被姥姥从青岛抱回水门口,吃了一把鸡蛋,会笑了。缺食少粮的困难时期,姥姥肯浪费一大团面来教育五岁的她,公家的东西不能偷。家里青黄不接的时候,从来不借,“借的粮食孩子吃了骨头是软的”。
对于孩子,姥姥从来不吝惜于夸奖,“别舍不得夸孩子,芝麻夸着夸着就成西瓜了。”她第一次画画是在姥姥家的灶台上,用树枝子画小鸡,公鸡留在灶台好些日子。有一回,她画姥姥的大辫子,从门口一直画到院子里,有鸡鸭从“辫子”上走过,姥姥都把它们轰走:“别踩着我的辫子,生疼的!”
姥姥的一言一行在她身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记,倪萍第一次拿起话筒做主持人,脑子里闪过姥姥的话:“用心看着人,用心和人说话。别觉得自己比人家高,也别怕自己比人家矮。”正是这些朴实的话语,形成了倪萍朴实、平民化的主持风格,用姥姥的话来说,就是说人话。
春节的时候最想姥姥,有她在才叫过年
“我三十九岁那年冬天遇上了我人生最大的一次劫难,至今姥姥都不知道我儿子到底遭遇了什么。”想起往事,想起姥姥说的那些话,倪萍难抑热泪。最难的那段时期,是姥姥的话支撑着她,“孩子,记着,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你要是救不了孩子,谁也救不了。姥知道,就你行!”
这一扛就是十年,十年过去,儿子的病终于康复,她憋了十年的泪水终于横着飞出去,这是母亲的泪水。
这大好的消息姥姥已经无法知道了,活了九十九岁的姥姥真的走了。“我的天又一次黑了。”离姥姥去世已经八年,对于亲人而言,心底的伤痛永远无法平复。八年了,倪萍没有一天不想姥姥,她在新版序里写道,花开的时候想姥姥,吃到好吃的想姥姥,春节的时候最想姥姥,有姥姥在,才叫过年。
她不敢想姥姥在那边过得好不好,因为姥姥从来不相信有那边,姥姥曾经说过,在这边过得好,在那边就过得好,在这边过得不好,在那边就过得不好。
她常常幻想姥姥没走,就坐在《等着我》的观众席里。因为想姥姥,她开始画画,小鸡啊,花草啊,都是曾经在姥姥灶台上画过的。
“不用想念,姥姥没死,走了的只是那个躯体。姥姥一直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灵魂里。”
姥姥一生都是四肢蜷缩着过,心里从未有真正意义上的伸展过。“如果有下辈子,我不想让姥姥这么活了。我盼着她飞扬跋扈、横行霸道、自私自利、目中无人。幸福千万种,我们换个活法,到那个时候,我还做她的外甥。”倪萍笑着说。(据《长江文艺》)
新闻推荐
新区讯今年以来,新区街道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各项措施,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严格责任落实。街道通过召开例会、发文、集中学习等形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