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州区古泉镇桃岱崔村桃泊组有着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三十多年来,村民万松花承受着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拉扯着三个未成年的儿女,全心全意照顾突发脑疾的丈夫。记者见到万松花时,她正从地里忙活回来,一进家门,便围上围裙准备给丈夫煮饭。
三十多年前,万松花经人介绍和张先水结为夫妻,两人婚后育有两儿一女,虽不富裕但一家五口过得也算其乐融融。但就在小女儿出生后不久,丈夫突发脑疾病晕倒在家中,送到医院时已经不省人事,经抢救治疗最终捡回了半条命。在张先水住院的三十多天里,万松花一直一个人照顾着丈夫,好几个晚上都没合过眼。
这些年来,万松花带着丈夫到江西、福建等地四处求医,但效果不尽人意,丈夫不得不终年与床榻相伴。提起妻子,瘫痪在床36年的张先水一脸的自豪,他说妻子是那种老实本分的人,照顾自己,36年来从没听到妻子有过一句怨言。“我们的生活很平淡,但慢慢地,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相濡以沫。”张先水说,自己病重,家里大小事情全要妻子一个人来承担。妻子在帮助自己恢复治疗的同时,还要教育孩子们,儿子读书时缺学费,她将家中的毛柴左一担右一担挑到学校食堂抵付了学杂费,女儿缺少六一演出服装,她就夜里用自家的布料在灯下缝制演出服。
为了让医生护士能精心治疗丈夫的病,万松花在医院趁换陪的空档,拿出家中带去的五香蛋分送给所有的医护人员,尽管医院有规定不准收病人的东西,但面对如此质朴而真诚的表达和请求,他们轻轻地接过了五香蛋。这期间,为了给丈夫筹医药费,她几乎跑遍了所有亲戚朋友,用她半生的忠厚和善良赢得了让丈夫活下去的希望。
因为丈夫得的是慢性肾衰竭,需坚持长期治疗,而且要做透析。为了尽量减少开支,在医生的指导下,年过半百的万松花在医院学会了腹膜透析的知识。丈夫出院后,她除了每天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外,还当起了“护士”为丈夫做透析。为了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万松花抽空为本村种烟大户打点零工贴补家用:“还好政府给我们家解决了低保,几个孩子也争气,家里的日子还算过的去。”万松花说。
“只想陪丈夫一起慢慢变老。”这是万松花的口头禅,“自己不倒下,这个家才有希望。”这是万松花生活的信条。这些年来,她始终是一个乐观的人,脸上总是保持着微笑。
新闻推荐
上海市民政局、市统计局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上海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57.79万人,比上年增加21.84万人,增长5.0%;老年人占户籍总人口的比例再较上年增加1.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