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喜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朦胧中,一首歌萦绕耳际,挥之不去。这是二十多年前第二届青歌赛时听到的苏红演唱的歌,现在听起来依然那么亲切。
“如今每逢春风暖,常念三月三。”每当听到这支歌,那熟悉的旋律和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总能撩拨起记忆里陪伴儿子童年时放风筝的一幕幕情景。
记得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时,我到北京出差。工作之余,到山海关看望定居在那里的父母。父亲买了一只形似老鹰的大风筝,让我给他孙子带回来。儿子小时候,我父母还居住在西北核工业基地,每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我父亲总是和我儿子一起到学校的操场上去放风筝。那时候的父亲,跳动着一颗童心。
我从北京出差回来,正好赶上少儿风筝比赛。为迎接比赛,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我们一家到后山空旷的原野上放风筝。由于风筝较大,试放了几次都放不起来,儿子非常着急。
我拿着线轴,儿子的小姨和姨夫托着风筝一路跑,一次又一次……
看,风筝终于飞起来了,老鹰展翅飞翔在湛蓝的天空,自由自在。儿子激动得欢呼雀跃,我和他一起拿着线轴跟着风筝跑,他红扑扑的小脸上满是汗水。老鹰越飞越高远,我们的心情也上下翻飞。儿子问我:“爸爸,老鹰(风筝)飞得那么高,它是不是可以看到爷爷奶奶了?”我看着儿子,知道他想念爷爷奶奶了。
就在我们高兴之时,风筝却越来越难控制,肆意任性起来,而我们手中的线已经见轴底了。突然,风筝失去了控制,线断了。儿子急得哭了起来,我顿感怅然。我牵着儿子的手,跑着,追着,眼看老鹰向东南方向越飞越远,渐渐离开了我们的视线……儿子哭个不停,妻子怎么也哄不住。儿子不停地说还要参加风筝比赛呢!儿子的姨夫安慰他说:“龙龙,刚才不是问老鹰能不能看到爷爷奶奶吗?现在呀,老鹰是代表你去看爷爷奶奶去了。”儿子有所感悟,抬起头,向着老鹰飞去的方向望去,眼里噙着泪水,嘴里喃喃地说:“老鹰去看爷爷奶奶了。”
那次风筝比赛,儿子没有获奖。他遗憾地对同学说:“要是我的老鹰在,肯定能得奖。”
后来,每年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总是要陪儿子放风筝。天高,风清,云淡。在开阔的场地,随着风筝慢跑,脱去臃肿的冬装,沐着和煦的春风。
我对儿子讲,你长大以后也要像风筝一样高高地飞翔。爸爸妈妈期望的眼神、牵挂的心情就是你这只风筝的线轴,你是爸爸和妈妈放飞的一只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那根线永远飘在家的天空。
在西北的天空上,年年飘着儿子七彩的风筝,他在风筝飘舞的节律中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和儿子一起度过他的小学、初中、高中生活,那是我们最幸福快乐的岁月。我们喜欢着他的喜欢,高兴着他的高兴。我们和他一起承担着成长的压力,和他一起分担着成长的烦恼,和他一起追求着耕耘的幸福,和他一起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后来,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华北电力大学,我们的生活区也搬到了嘉峪关。每当儿子寒暑假期间,我和爱人都要陪儿子满怀激情地在雄关大地游览宜人美景、仰望祁连雪峰、观赏历史遗迹,在特色的历史和人文景观中捕捉难忘画面、定格精彩瞬间。历史的厚重与久远,雄奇与血性,神秘与沉寂,古与今,时常让我们感到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是啊!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已在嘉峪关生活近十个年头,如今已经融入这片土地,成为雄关儿女的一分子,我们已深深爱上这片神奇的土地。“湖光山色,戈壁明珠”的嘉峪关是一个多么幸福的字眼。在这里,我们诗意的栖居着。
人生多少度,走过三月三。
我知道,今年的三月三非彼时的三月三。虽然,我没有风筝,但我一样可以放飞心情、放飞希望。现在儿子已是在读博士研究生了,已经是一个健壮、阳光、聪慧、快乐的大男孩。我相信,不管儿子走到哪里,他永远记得西北这放飞他梦想的高远天空,这里永远是梦想起飞的地方。
新闻推荐
校园生活中,同学之间发生误会、摩擦在所难免。相比于“面红耳赤”的正面冲突,“冷暴力”正越来越多地在校园中蔓延。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9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讽刺(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