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全国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中约70%经过南繁,涉及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近30种。
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南繁育种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孵化器”和“加速器”。
如今,每年中国29个省(市、区)的700多家单位到海南开展南繁。
据新华社电 “今年,我们正在向新目标——亩产1130公斤即每公顷17吨攻关,我有把握说,有90%的可能性。”“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3日在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上说。与他同台发表观点的还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其他9位院士。他们围绕水稻育种科技创新方向,稻种稻米产业发展模式,水稻产业走向世界发展路径发表各自的见解。
记者了解到,水稻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主要口粮作物,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次论坛上各位院士及参会专家为国家南繁和全球水稻发展走向的顶层设计,为推动中国水稻引领世界、走向世界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言献策。
“分子设计育种技术是我国水稻育种未来的方向。”“分子设计育种技术说通俗一些就是像设计工业品一样设计水稻。”中国科学院院士、水稻分子育种专家李家洋介绍,分子育种利用现代信息和生物技术,通过杂交、分子标注选择和对遗传机理基因的了解,实现从传统“经验育种”到定向、高效“精确育种”的跃升。他举例说,经过研究发现,大米口感好不好取决于两个基因,弄明白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对不同品种进行相应的置换和改造,得到想要的口味。此外,水稻品种的定向设计可又好又快地实现新品种培育,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品种增加。“这个意义是非凡的,能够实现高产优质,也会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李家洋强调。
“我们去年年底找到了那个基因,用它可以培育出高产高抗性淀粉的水稻,适合糖尿病人吃。”李家洋说。“未来,中国1亿多糖尿病患者将因此受惠。”据中国农业科学院预测2030年该技术将会有重大突破,之后将迎来突飞猛进的发展。
我国不仅是水稻资源的富国,也是水稻生产大国、水稻科技强国。近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水稻科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水稻的几次革命,都是中国原创。世界矮秆稻育种的‘绿色革命\’源于我国。1996年,我国启动了超级稻育种技术的研究,在追求产量的同时,兼顾品质和抗性,超级稻带来的是第三次革命。”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说。
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11日至14日在海南三亚举行,吸引了十多个国家和地区700多名业界人士参加,十大院士同台论稻,是世界水稻领域顶级盛事。
大米是每个老百姓家中的餐桌必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挑选好大米学问不少。那么,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大米品种该如何挑选?哪种米营养最丰富?以“南繁种世界源,中国稻世界粮”为主题的首届中国(三亚)国际水稻论坛正在三亚举行,包括袁隆平院士在内的10位院士同台论“稻”。记者专访国内水稻顶级专家,解答大众比较模糊的“食米”误区。
专家 支招 好大米怎么挑 学问不少!
误区一:挑选大米只看外形
现如今,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市场上大米的品种越来越多,记者在三亚一超市随机采访了几位消费者发现,除了选择知名品牌外,很多消费者都是通过大米的外观来选购大米。
对此,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说,现在审定的米质有国优的标准,达到国家优质三级标准以上的都是优质米,大家可放心购买。但市场上没有包装的散米,消费者很难判断品质,建议先少买品尝后再选购。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温福说,从外观来说,有些大米会以次充好,把陈米抹上油进行抛光。这样的大米色泽暗,消费者可以用餐巾纸多擦拭几次,若纸上没有东西干干净净基本就是好米。
误区二:蛋白质含量高就好
在标注的营养含量中,蛋白质越高说明大米的营养越丰富吗?
对此,陈温福说,大米不是蛋白质越高越好,我们从大米中摄取的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而非蛋白质。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所长刘春明说,一般来讲,蛋白质含量8%到10%比较合适,蛋白质含量越高,口感越差。
误区三:进口大米的米质好
现在国内很多中高收入消费者在“吃饱”的基础上,对“吃好”有了更高的需求,许多来自泰国、越南等国的进口米受到追捧,觉得比中国大米好吃、有营养。
中国科学院院士颜龙安说,这不是绝对的,存在片面的消费误区。“市场上有很多泰国香米是中国大米冒充的,但香味和口感差不多,根本吃不出来。我们国家进口大米,主要是因为国外大米价格低。”颜龙安介绍说,“口感、营养这些对我们科学家来说是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国可以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生产出更多绿色优质的大米。”
误区四:只吃口感好的大米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老百姓在购买大米时,都是把口感作为最重要的标准,而且很多人还认为,口感好的大米也是营养最全面的大米。
对此,刘春明说,这是存在误区的。大米的品质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口感,一般北方人比较喜欢吃粳米,有弹性;南方好多地方喜欢吃籼米,相对干一点、硬一点,做炒饭比较好,这个与营养没关系。
从营养品质看,水稻中含有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主要存在最外面这一层,实际上糙米是最有营养的。
(新华社)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记者13日从教育部获悉,为切实维护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公正,教育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试点高校和中学要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自主招生中的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