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海讯 (记者/李邕)随着北海知名度的提升和旅游环境的整治,越来越多的“候鸟老人”来北海旅游养老。北海市怎样服务“候鸟群体”?4月3日下午,北海市举办了服务“候鸟群体”发展“候鸟经济”新闻发布会,提出多举措发展“候鸟经济”。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冬季在北海旅居的“候鸟人群”超过5万人,出发地遍及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中、华东,北海已成为全国最著名的“候鸟”城市之一。“候鸟群体”的到来,对北海的住宿餐饮交通等服务业、旅游及房地产等相关产业起到很好的拉动作用;另外,“候鸟”中不乏教育、科技、医疗专家和文化艺术名人、企业家和高级公务员,他们为北海带来了先进的文化、理念、信息和商机,实现了互利共赢。
为让开放的北海成为“候鸟”的天堂,北海市在促进产业发展、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做了部署安排。首先是大力开展宜居城市建设和整治工作,继城市管理百日攻坚行动后,北海市在2017年开展城市环境提升年活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全域旅游城市建设大会战;其次是大力推动高铁、航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便捷“候鸟”迁徙进出;第三,是加大城市旅游品牌塑造和推介,赴天津、上海等地开展“暖冬遇见北海”新闻发布会暨“一带一路旅游文化研讨会”“爱上一片海,恋上一座城”北海旅游华东推介会等活动;认真解决“候鸟”关心的医疗、交通、环境等问题,有些已经走在全国和广西前列。
北海市政府还将建立联动机制,成立由发改委、旅发委、卫计委、交通局、人社局、民政局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创建北海“候鸟旅游网”,为“候鸟”们提供全方位贴心服务,努力把北海建成“旅居福地、‘候鸟\’天堂”。
新闻推荐
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成功发射 3年内乘坐飞机高铁可高速上网
4月12日19时0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通信卫星事业迈向高通量时代。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46次飞行。实践十三号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