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事
本报记者 刘 琴
近日,记者从自治区招生考试院获悉,我区已完成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顶层设计,单项改革推进顺利、成效显著。2014至2016年,我区普通高校招生、成人高校招生、硕士研究生招生共录取约129万人,其中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本专科新生首破30万大关。
根据广西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我区将于2019年全面推进高考综合改革,但在具体实施中,采取分步走策略。近年来,启动并顺利推进了多项高考单项改革,成效显著。
●率先实行英语听力口语考试人机对话考试模式,得到全国招生考试机构的关注以及教育部的重视和肯定。
为了减少考试次数,减轻考生和考点负担,2016年广西英语听力口语考试由每年2次改为1次;首次将计算机语音识别技术应用于英语听力口语考试评分工作,率先实现信息技术在英语听力口语考试的命题、组考和评卷各环节的全面突破。
●启动体育术科考试内容改革,增加专项项目的考核。针对我区现行体育高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2018年普通高考起,进行广西普通高校招生体育专业考试科目调整,实行“专项+身体素质”的考试科目组合。
●改革高职院校分类考试,使之成为高职招生主渠道。推进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引导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积极探索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相结合的办法。我区逐年扩大高职分类考试招生的院校范围和招生计划数,去年将高职单独考试招生院校范围扩大至全部高职院校,招生5.4万人,比上年增长1万余人,占高职院校录取新生人数的40%。下一步,分类考试录取将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渠道,促进我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提高志愿与计划匹配率。进一步完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同时探索实行体育类、艺术类使用全区统考成绩录取的专业实行平行志愿,进一步减少考生填报志愿风险、高分考生落榜、高校录取断档等现象,提高考生志愿与录取高校计划的匹配率。开展录取批次改革,将本科第二批和本科第三批、本科提前批和独立学院提前批分别合并为本科第二批和本科提前批,增加平行志愿批次的院校志愿数。此外,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取消6项全国性鼓励类加分项目,整合保留2项地方性加分项目,取消1项地方性加分项目,加强加分资格的审核和公示,促进和维护教育公平。
●改革专项计划设置,增加农村和贫困地区考生升学机会。着力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专项计划、自治区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计划,面向贫困地区生源,实行定向招生。近3年累计录取6721人,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去年,广西普通高校招生首次实施教育精准脱贫专项招生计划,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助力脱贫攻坚。精准脱贫专项计划录取1352人。
●改革学业水平考试组考模式,建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顺利实现了高中学生毕业会考向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平稳过渡,考试采取全区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施考的方式进行。去年,广西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考首次突破300万人科次,考风考纪良好。
●改革自学考试学分管理制度,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鼓励学有余力的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层次在校生在校就读期间,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阶段学习和考试,取得高一层次学历;积极探索自学考试学分管理改革,打通不同教育形式之间衔接和沟通的渠道,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近3年,广西自学考试毕业人数4.3万人。
●改革标准化考点建设模式,提升考试招生保障能力。近年来,我区加强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建设,目前全区共建成标准化考点300多个,考场约2万个,可联网监控保密室(保管室) 120个,普通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艺术统考等考试已在标准化考点中进行,防范违规舞弊行为。2015至2017年,自治区实施考试招生基础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共投入资金6000万元,增建77个标准化考点、12000多个标准化考场,确保实现今年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化考点全覆盖的目标。
新闻推荐
4月10日晚,岑溪市国税局、地税局联合举办的“岑溪牛娘剧宣传税收”巡回演出在岑城镇思孟村旧村舞台开演,吸引了周边村镇近千名群众前往观看,这是该市税务部门开展第26个税收宣传月系列宣传活动重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