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义门,可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唐天宝年间建县,叫 “真源县”,该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镇域曾建有“七十二庙”,古时又称“庙集”。
该镇系副县级建制镇,省第二批“千年古镇”、省“森林城镇”、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中国“苔干之乡”。
近年来,义门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立足镇情寻突破,抢抓机遇谋发展,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美丽”做文章,努力打造产销结合的经济强镇,宜居宜业的千年古镇,农旅融合的特色小镇。
以“苔干、药材”两大支柱产业的生产加工为支撑,在涡河以南建设三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集群功能区,以园区建设为平台,高起点规划建设园区基础设施,采取 “政府引领、农户入股、企业经营、利润分成”的方式,以上市企业源和堂为依托,流转土地5000亩以上,引导农民入股发展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业。计划用三年时间在涡河以北流转土地三万亩,建设规范化的中药材、苔干、果树套种基地。引进义门堂、源和堂、颐生堂、锦晖、敬民、佳克等专业合作社入驻园区,形成万亩碧根果、黄金梨套种万亩苔干或中药材。争创省级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并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利用特色产业种植带动925户贫困户,增加贫困户收益,实现脱贫目标。在园区内形成春观花 (芍药、牡丹、梨花)、夏赏绿(药材、苔干、果树)、秋食果(碧根果、黄金梨)、冬饮茶(中药饮片茶),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并采用“互联网+”的模式,发展中药材、苔干加工业及现代物流业,让中药材、苔干两大特色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努力打造经济强镇。
以集镇建成区改造为突破口,借助北京“绿十字”设计团队的力量,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改造建筑立面,修复建成区内古建筑,打造清真美食文化一条街,擦亮义门熏牛肉、义门羊肉汤两张名片,充分挖掘回民饮食文化内涵,以颐生堂生态度假村和美食文化一条街为依托,大力发展以苔干、药膳、清真食品为主的特色商贸餐饮业。努力打造环境优美的千年古镇。
以南窑美丽新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挖掘“伯俞泣杖”的“孝”文化内涵。完善“伯俞广场”各种功能设施,多方筹集资金重建“泣杖祠”,把南窑村更名为 “伯俞村”,逐步建成特色鲜明“孝文化专业村”。
刘营村是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棒鼓舞”所在村,在刘营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村民民俗表演热情高、专业人士多的优势,大力扶持“棒鼓舞”、“大班会”、“木马”、“旱船”等民俗项目发展,把刘营村建成“民俗表演专业村”。
同时,积极挖掘义门洪拳、太极拳、剪纸等民间工艺及文化资源,并借助涡河旅游观光路建设,努力建设涡河景观带,做优做美水文章,把源和堂、颐生堂、老城区、南窑村、刘营村、义门堂等景点穿珠成链、串点成线,发展文化旅游业,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
总之,通过以农旅为基,发展苔干、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业;以商旅发力,激活义门特色商贸餐饮服务业;以文旅为魂,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力争把义门建设成涡河岸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崔伟
新闻推荐
编者的话:民间有句俗语“春食花,夏食瓜,秋食果,冬食根”。在这春花烂漫的季节,不管你在祖国的东南西北,完全可以利用大自然赐予的宝贵资源——春花,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东外科良药:金银花金银花又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