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莹
4月14日,第七届中国画节上《精神家园——卢禹舜作品展》展出卢禹舜的50幅山水大作,受到了业内的极大关注,成为本届中国画节的一大亮点。作为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院务委员的卢禹舜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及声望,个展的举办整体提升了本届中国画节的学术水平。
卢禹舜196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北方特有的博大雄浑、深沉凝重滋养了他的生命,沉淀了他的情感,也孕育了他特有的艺术创作之路,他山水画创作的题材选择基本上都来源于这块黑土地,以此来反映天地至理,表现人生。
此次展出的卢禹舜作品中最大的一幅为《天地大美》,长7.3米、高1.44米,创作于2015年。画作中,将水的至柔博大和山的厚重雄浑巧妙地糅合在同一个画面上,阴阳调和,刚柔相济,动静相得,最终形成了山水的相融相映,生命的永存不息。该作品将主观对自然、对人生的认识和客观山川景象结合,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山水绘画形式的借鉴及卢禹舜的风格结合。
“山水画是表现中国人空间意识与精神空间的一种方式,应通过具有创造性语言的运用和对具有超越存在的生命形象的选择,而赋予画面以奇妙的精神氛围。”卢禹舜说。在此基础上,他找到了自己的实践方式——用心去感悟自然万象。
“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期在唐朝,这与唐朝人豁达开放、昂扬自信的精神面貌息息相关。”卢禹舜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画不分家,诗歌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在精神层面形成意境,书画则把这样的意境具象地表现出来。怀着对丰富的唐代文人情怀的向往,他创作了《唐人诗意》系列画作。
“穿越”回唐代似乎让卢禹舜还意犹未尽,他又游弋于西方的人体写实与中式的山水虚境之间,带领大家到他的精神家园品尝饕餮盛宴。他笔下似梦似幻的画面或用西式古典美学重新诠释西方古典文化,或用中式传统诗意吟唱唐人浪漫情怀;似在寻找山水之间的幽静,又似在寻觅生命之中的神秘。他以中西合并、融入古今的笔墨重塑了一个当代大文化背景下的新的精神家园,将山水、宇宙和生命作为三大母题,形成了多层次、多视角、多场景主题的开放式绘画格局。30年来,已陆续促成其“静观八荒”“天地大美”“精神家园”等系列画作的成熟与成功,广为中国美术界所瞩目与称道。
“山川云水、繁花疏木、流泉飞瀑、文人雅士,这些意象渐渐与我们的血脉融为一体,通过一笔一墨缓缓注入我们的灵魂。”卢禹舜说,“笔墨承载着的是我们的思想,流淌着的是我们的心声,我们对人生、宇宙的思考渐渐转化为对笔墨的意象的关注——笔墨即道,道即笔墨。”在创作与教学的过程中,卢禹舜始终强调画画不仅是要画出一张精美的作品,更是一种谙道的过程和方式。
观卢禹舜的绘画:一条以山水宇宙为明线,通往自然之精神;一条以时代意志为伏线,隐喻现代情绪和当代人的内心世界。他将“自然山水”置入“人文山水”之中,开启了打通中国画时代语境之旅。
新闻推荐
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始终是改革发展的一个高频词。改革成效如何,群众和企业满不满意、高不高兴、受益不受益是根本检验标准。近日,2013年以来取消和下放的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国务院部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