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昌俊
几天前,在深圳做生意的市民朱先生要找“龙岗区药监局”交医疗器械经营行为自查表。没想到,他来来回回跑了4趟龙岗,都没找对地方,咨询114、12331、12345、12315也无果。无奈之下打了110报警求助,民警竟也爱莫能助。最终,朱先生只能求助于媒体。(4月16日《南方都市报》)
在有电子地图,可以网络查询的情况下,还会找不到一个政府部门?这样的事在今天估计说了都没人相信。但现实就是这样发生了。
准确说,不是“龙岗区药监局”被撤销不存在了,而是在大部制改革后,这一部门被“隐”于大部门之中了。据媒体报道,2014年,深圳大部制改革再推“升级版”,在整合原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原药品监督管理局职能基础上,新成立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内设市场监督管理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换言之,要找到原有的“龙岗区药监局”,就要先找到“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岗分局”。
大部制改革后,出现像朱先生这样的市民找不到原有职能部门的现象,这显然不是改革本身的问题,而是相关信息的衔接出了问题。比如2014年进行的大部制改革,直到2017年朱先生都还不知道原有的龙岗区药监局已并入到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岗分局,且连一些查询机构和公安机关都不知情,这只能说明,部门改革信息的“社会化”过程,是严重滞后的。而朱先生表示,其他区都是在药监局交表,为何龙岗区会不一样,这里面是否还牵涉改革的统一和进度问题?
更蹊跷的是,在朱先生通过媒体找到市场监督管理局后,又被告知所交的表格应送至另外的部门,堪称是一波数折。这说明,大部制改革不仅是简单的部门合并,相关的职能权限也作了调整。那么,为何朱先生收到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自查通知中,涉事部门并未对相关信息作出具体告知?而记者拨打该部门的电话,11次才接通,也无疑有违一个行政部门应有的服务姿态。
要解决民众“事难办、门难进”的问题,至少先得让民众清楚门在哪儿,这是常识问题。某种程度上,难找的“龙岗药监局”,其实是公共服务盲点的一道隐喻。一方面,部门改革、职能调整,应该充分认识到改革所可能带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相关信息应及时主动向社会告知,而不是让办事民众自己来找;另一方面,在便民服务上,永远不要高估民众对行政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可能期待每一位市民都知晓政务改革的动态,因此该告知的信息,就应该“一站式”告知,尽量免除市民不必要的奔波。比如,相关规定要求必须递交一些材料,就不仅要告知材料应交给谁,还应该给出最新的地点、联系方式。
在网络化时代,仍有可能出现找不到一个政府部门的尴尬,如是“黑色幽默”,也未尝不是一种提醒:即便信息查询变得触手可及,作为服务部门,一些该有的信息发布和更正工作还是不能省,否则同样会出现“难找”的局面。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4月16日电(记者赵琬微梁天韵)北京市教委16日发布《2017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提出,将加强对学生实际居住情况的审核。“过道房、车库房、空挂户”等不符合居住条件的情况,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