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中国画家作画时,仅用一管素毫、一池水墨,一张宣纸,或疾或徐有节奏地挥动,瞬间就可以生发出一个神奇无比而又美妙无限的世界,那逐渐湮化的墨色一层层荡出涟漪般的韵律,如诗如歌……走进北京画院美术馆时,正值齐白石先生“可惜无声”虫草花鸟作品展出,雅致静谧的展室里只听得到慢慢移动的脚步声,那一幅幅呼之欲出的精妙佳作正应了这个主题,如此贴切而又自然,仿佛置身于听取蛙声一片,虫草齐鸣的自然天籁之境。从这些精彩的作品里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具有象征、写意、表现的基本特征。以想象真实代替视觉真实是它有别于西方古典写实性艺术的特征,也是中国画诗意化的独特体现方式。中国画创作时加入了作者浓烈的主观情感色彩,在造化自然的基础上,一座山峰、一泓清泉、一丛枝叶、一枝花卉……都是有所思想,有所寄意的,这是中国画的情感所在,也正是这多彩的风格和面貌,笔墨被赋予了更多的性格和情感。这种唯美的创造既是惟一的,也是区别于任何艺术种类的精粹所在。中国画追求天地之大美,着力表现天地万物的生机活力,表现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生命情调以及表现这种大化生命的宇宙精神,所以更加注重追求气韵生动。中国画“运墨而五色具”,仅用相对单纯的黑白色就可以表达天地万物,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高度概括力。水墨和宣纸交融渗透,善于表现似像非像的物象特征,而这种意象效果能使人产生丰富的遐想,所以就更加符合“中国绘画注重意境”的审美理想。中国画所表现和传达的“气韵”、“境界”,实际上是一个笔墨系统的思想集成。
随着中国画家对“笔墨”、“意境”的不断理解和发展,文人画家则将自然、对人生的审美观推进到更奇异、更神秘、更空澈晶莹的世界,更沉迷于对宁静、淡泊等审美境界的探求及对瞬间即是永恒和壮阔幽深宇宙情感的体验。并逐步在对中国绘画的影响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静默观照”为特征的思维方式,借助于自然、简练、含蓄的表现手法,使画面意境更加深远、耐人寻味。苏轼曾言:“文以达吾心,画以适吾意。”中国画讲究气韵、追求意境,写形是为了传神、为了畅神,形可在“似与不似之间”。”这个“神”就是指客观对象的生命力、生动气韵和本质特征。
中国画的诗性美、单纯美和幻化美,更契合中国人讲文质并美的文化性,也符合人们崇尚清绝静谧的修为。真正原创性的艺术,大抵只有在不断地感受原始自然文化的熏陶时,情感再现以恣肆的方式冲破牢笼枷锁而渴求流淌出鼓动人心的心象,出现老子所说的“绝圣弃智”的境界,反倒形成“独抒性灵”的风格,使其摆脱了自然形的限制,而追求以笔墨为载体的情感宣泻。由于开拓了表现上的自由空间,画家笔下的形象既跳出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再现的制约,又由于形的限制而避免了过于随意性,使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形的观念,又有自我情感的表露,达到极完善的幻化境界。
石涛说过:“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所谓“意境”,这与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一致的。触景生情须外师造化,在画家审美心理因素的驱动下,发挥“中得心源”的创作过程,达到抒情达意的目的。
画家创作伊始,其情感就一直和笔力融合在一起活动着,笔所到处,无论是长线短线,是短到极短的点和由点扩大的块,都成为情感活动的轨迹。把情感与用笔用墨技法联系起来,自然形成中国画笔墨单独审美的抽象概念。在构筑整个画面的过程中,画家是主动运用这种抽象的意蕴来达成视觉的可读性。李可染先生说:“凡属表示愉快感情的线条,无论其状是方、圆、粗、细,其迹是燥、湿、浓、淡,总是一往流利,不作顿挫,转折也是不露圭角的。凡属表示不愉快感情的线条,就一往停顿,呈现一种艰涩状态,停顿过甚的就显得焦灼和忧郁感。有时纵笔如‘风趋电疾\’,如‘兔起鹘落\’,纵横挥斫,锋芒毕露,就表示某种激情或热爱或绝忿的线条……”
“墨法之变,全从笔出”,墨具有视觉抽象性,就像笔法之始,作者赋于其情感一样。由笔法之生墨意,创作者亦从心中境象生墨彩纷呈。每一墨色的抽象意蕴总要向着整体意境而去。
方士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故古人笔墨具此山苍树秀,水活石润,于天地之外,别构一种灵奇。或率意挥洒,亦皆炼金成液,弃滓存精,曲尽蹈虚揖影之妙。”中国画的整个精粹就在这几句话里了。
所以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侧,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恻,才能一往情深,深入万物的核心,所谓“得其环中”。超旷空灵,才能如镜中花,水中月,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所谓“超以象外”。中国画家直接在一片虚白上挥毫运墨,同时借助线条笔墨来表达自己心中的韵律,所绘出的是心灵所直接领悟的物态天趣,造化和心灵的凝合。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无边的虚白上。空中荡漾着“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在这一片虚白上幻现的一花一鸟、一树一石、一山一水,都负荷着无限的深意、无边的深情。万物浸在融洽和谐的自然世界,宁静而深沉,给予观者的是些许澈透灵魂的感受和微妙领悟。
新闻推荐
【本报讯】4月16日,摄制组前往了位于民主西路的Hi-Blues俱乐部,片中所有的酒吧戏份都将在这里完成,所以李通、李超、兰颖、石黎明、王奕盛等主演一并集体亮相。当日,女一号兰颖为了演绎歌手“雨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