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亩地由一个女人来种,怎么可能?面对大家的疑惑,杨有霞说出了缘由。原来,自从得军农机合作社成立后,杨有霞家23亩地的耕种全部由机械来完成。去年她家15亩玉米和7亩土豆的耕种和采收全部由得军农机合作社来完成。
杨有霞说的军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合作社的负责人是陈得军。陈得军告诉笔者,普济寺村人均耕地5亩,和其他山区村子一样,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者不到一半,都是中老年人和儿童。一到农忙时节,打工的人出不去,留守的人又因为地多人少无法按时耕种,造成“两头受损”,于是他就有了办农机合作社的想法。去年,合作社完成农机化作业3万亩,释放农村劳动力1.2万人,服务农户3800多户,作业区域实现了“跨乡、跨县、跨省”,为全县其他农机合作社“试了水,探了路”。
得军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临洮县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探索***新路径的一次成功范例,由此开启了全县构建全覆盖农机合作服务体系的改革措施。近年来,临洮县农村大量农机具闲置、资源浪费与“无人种地”现象的矛盾日渐凸显。针对这些问题,临洮主动探索,大胆尝试,大力推行集农机耕种服务、农机技术培训、废旧农机具回收为一体的农机综合服务模式,着力构建全覆盖农机合作服务体系,实现了农机“耕种收”作业服务在全县适宜地区全覆盖。
得军农机专业合作社整合当地农机装备,以农业机械设备销售、租赁、农业机械操作培训等为主营业务,积极推广“农业科技化”种植模式,着力实现马铃薯、中药材等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升作业水平和效率。合作社的成立,有效缓解了当地农村劳动力缺乏的现状,加快了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
据临洮县农机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农机合作社以“机械入股、统一派工、单机核算、定点维修”的运行模式,整合镇、村农机资源,在解放劳动力,优化农资配置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得到了群众的普遍认可和欢迎。据测算,农户仅完成旋耕、种植、覆膜三项作业,亩均可节约成本30元。
目前,临洮县共组建、规范农机合作社40个,2016年完成作业面积7.6万亩,服务农户7250户,释放农村劳动力1.5万人,增加劳务收入1.6亿元。
今年,这项旨在构建全覆盖农机合作服务体系的微改革全面启动,全县农村掀起一场整合资源、兴办合作社的热潮。在得军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全县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27家,其中今年新成立11家,入股各类农机195台,农耕生产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群众脱贫致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新闻推荐
种什么?怎么种?如何卖? ——从田间地头看农业供给侧改革新变局
新华社记者用更绿色高效的生产,提供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同时让生产经营者获取更稳定的收益,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从种植结构调整到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新华社记者日前到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