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结红
要分享一本书给大家的时候,我一开始便想到李渔所著的《闲情偶寄》。但是内心很纠结,按现在流行的话来说,这哥们的这本书有点三观不正、少儿不宜、不务正业。所以本来选的是另一本书。
就在交稿的前一天,我到书店去闲逛,又看到《闲情偶寄》,忍不住又翻了几页。情况不妙了!突然改变心意,还是李渔吧!“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不正是为了在这春光灿烂的好时节,给大家找点乐子吗?
跟大家说这段选书过程,其实是想说,这纠结的心情跟我读书的感受一样:总是在想这哥们是不是有点过于“玩物丧志”,但又觉得实在是有趣之极。正如丰子恺所说:“做人全无感情,全无意气,全无趣味,而人就变成枯燥、死板、冷酷、无情的一种动物。这就不是‘生活\’,而仅是一种‘生存\’了。”
推介的版本,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我最喜欢的版本,清新、简单,读起来不时冒出成就感,“原来我读古文居然毫不费劲”。
好,来说说李渔吧,关于他的争议有很多。不喜欢他的人,说他“其行甚秽,为士林所不齿者。”喜欢他的人,认为他学识渊博、境界风趣。这哥们,在那时活了70岁(从1611年到1680年)。他出生于富裕的药商家庭,却最终死于穷困之中。听说他虽有入仕当官的心,但几次乡试均告落第。他应该算是那时候的畅销书作家吧,有记载说他所著的小说当时街市上人手一本,但都是盗版,是个穷文人。这哥们应该算是风流才子、文艺青年、小资、畅销作家,与名流过从甚密的伪名流。
编者在前言里说:“《闲情偶寄》中价值最高者,首推文中论及戏曲理论的文字。”作为被誉为“与孔尚任、洪昇并列为清代戏曲代表人物”的李渔,在书里用了大量篇幅来总结戏曲理论,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从现在看来,几乎涵盖了观众对戏曲的所有要求。特别有趣的是,他还对如何挑选、训练演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什么选姿、修容、治服、习技,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颜值、妆发、服装,然后就是歌手的唱功、演员的演技、舞者的身姿等等,应有尽有。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他写的其他内容,居室装修、器玩、饮食、种植,它还被称为养生学、园林学的经典著作。他喜欢吃螃蟹,他说:“予嗜一生,每岁于蟹之未出时,即储钱以待。因家人笑予以蟹为命,即自呼其钱为‘买命钱\’。”吃货一定非常懂这种感受!很多人错误的烹饪方法亵渎了蟹的鲜美,他为此愤愤不已,大呼:“世间好物,利在孤行。”于是他发明了独到的做法。“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体,蒸而熟之,贮以冰盘,列之几上,听客自取自食。剖一筐,食一筐,断一螯,食一螯,则气与味纤毫不漏。”最寻常不过的萝卜,他也有独门手艺:“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
这哥们,在生活中喜欢研究、琢磨,弄一些独特而有趣的发明,成功后,忍不住要大肆宣扬、炫耀!他的可爱之处,说也说不完,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慢慢细品这本《闲情偶寄》……
新闻推荐
贸区老年协会会长、老年学校校长、关工委执行主任,1997年退休后,他并没有闲着,而是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继续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当中去。他捐献2000余册图书建
“好干部”刘次勋刘次勋是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小营村工贸区老年协会会长、老年学校校长、关工委执行主任,1997年退休后,他并没有闲着,而是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继续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当中去。他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