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青年报》报道:情景喜剧《我爱我家》里,为了让家里的生活更有条理,傅明老人在家里办起了202黑板报,只是很快就偃旗息鼓停办。现实生活中,北京市今年已89岁的离休军官冯树凭,1991年开始在全家的努力之下办起了《家》报,至今已发行了1793期——虽然形式从手工版到电子版再到汇编成书,但内容上一直坚持以家庭成员的先进事迹为主,为这个7户人家17口人组成的大家庭树立良好榜样,以促进家庭和睦,事业有成。
冯树凭老人1948年参军,1983年离休,是副师级干部。被问及创作《家》报的初衷,冯树凭老人说很简单,就是希望家和万事兴。
冯树凭离休后就和老伴罗巧珍商量着一起创办一份报纸。1991年6月,老两口着手制作《家》报的创刊号。最终,《家》报在6月30日那一天正式在家中“创刊、发行”。
从1991年到2002年,《家》报的前十年一直都是冯树凭和罗巧珍手工制作。后来,有一次社区工作人员调研五好家庭,看到了冯树凭家的《家》报。此后,各路记者纷至沓来。记者们在看了当时的《家》报以后,都说希望下次再来看到电子版的《家》报。于是,冯树凭的儿女们就马上行动起来,搬来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甚至无线鼠标都是孙子给帮着添置的。为了解决冯树凭的录入问题,二女儿还特别为他买了手写板。
如今,《家》报已经走进了3.0时代。冯树凭的大外孙把之前的《家》报汇编成册,做成合集,现在已经有了6本合集。被问及《家》报会不会还有4.0、比如微信公众号等形式时,冯树凭笑着说:“微信公众号这种形式,就交给下一代去弄吧。”
图一:冯树凭编辑《家》报
图二:《家》报创刊号
新闻推荐
娄光任建山骨子里就是个热爱书画艺术的人,1986年秋天,中国书协二届理事会在烟台召开,期间书法家们到莱州云峰山考察观摩摩崖石刻,他骑了25华里的自行车来到云峰山下等着,有幸拜识了张越、沈重、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