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欧洲伊斯兰激进运动70年!慕尼黑清真寺与恐怖活动有着令人不安的联系。
1980年代,马哈莫德·阿布赫利马是清真寺的常客。不久后,他就去了美国,1993年,由于试图协助炸毁世贸中心,被判入狱。
1999年,德国警方窃听了达卡赞利的家并跟踪了他在清真寺的接触对象,其中有一位很特别的男士,穆罕默德·阿塔。两年后,阿塔驾驶着第一架飞机撞进了世贸中心。
在其后的数年里,又发生了马德里和伦敦的恐怖事件,而嫌疑对象都是在欧洲出生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年轻穆斯林,这让调查人员万分震惊。
对慕尼黑穆斯林的争夺,给西方带来了一种致命的意识形态。
伊斯兰激进主义,是一种高度政治化的暴力的思想体系,为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在2001年纽约和华盛顿的恐怖袭击中,西方直接体会了这种暴力。而它的历史更为久远,困扰了世界各国好几十年。
1970年代和1980年代,美国曾试图争取穆斯林在阿富汗对抗苏联,著名的基地组织就是在那时诞生的。但慕尼黑清真寺还要往前推三十年,那是冷战之初。在这里,德国,穆斯林卷入的是一场心理战,一场观念之争。
整个西欧,穆斯林人数在1500万到2000万之间,是美国的四倍。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并没有逃过伊斯兰世界的眼睛。在这历史性演变的关头,穆兄会已经把自己的根系深深地扎进了西方社会。
没有人能说得清西方对穆兄会既迷恋又排斥的心态。最著名的伊斯兰激进主义组织就是穆斯林兄弟会,正是穆兄会,把清真寺变成了一个实现党派目标的基层政治组织。而穆兄会在西方的几乎所有活动,都起源于运作慕尼黑清真寺的那一小群人。
作者简介:
伊恩·约翰逊,中文名张彦,普利策奖得主,曾任《华尔街日报》中国分社和德国分社社长。除了宏观的经济议题,长期以来,宗教信仰议题一直是伊恩·约翰逊的写作主题,目前他一共出版了三本专著:《野草》,《慕尼黑的清真寺》和《中国之魂》。
(《慕尼黑的清真寺》,[美]伊恩·约翰逊著,岳韦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新浪读书)
新闻推荐
新华社成都电(记者王迪)5月2日,对中国开始正式访问的丹麦首相拉尔斯·勒克·拉斯穆森对于网络热点“丹麦生蚝”做出回应,表示非常欢迎中国游客到丹麦品尝生蚝。“我知道,最近中国社交媒体上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