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田里修水泥路,只为方便领导参观,以免弄脏皮鞋和裤子;设置规定路线、精选调研对象,让“迎研”程式化,运作如同旅行社。近日,随着媒体报道不断深入,有关调查研究的种种怪象被聚焦、解剖,引发网友热议。
作为一种常用的工作方法,调查研究有助于把握快速变动的实际,从根本上增强政策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形式。安徽凤阳小岗村党委原第一书记沈浩,初到村子就跑遍了全村108户人家,驻村6年完成29本“民情日记”。正是这种扎实的调研,赢得了乡亲们的评价:“他眼皮不往上翻,跟咱亲近。”“踩点式”的走马观花、“盆景式”的只看不问、“报喜式”的探访政绩、“脱节式”的回避落实……细览调研中暴露的各类“虚浮症”,其中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参与者忘记了调查研究的初心,为了调研而调研。也正因此,有的调研虽然阵势大、战线长、投入多,表面上接了地气,其实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虚情假意、循规蹈矩,最终还是难逃形式主义的窠臼。调查和研究,可谓调研的两个必要环节,不应有所偏废。
头脑空洞,调研自然容易虚空。透视一些调研活动,表面上看或许是干部心态浮躁、认识不到位,追根溯源,则是问题意识欠缺、思考能力不足。带着问题调研,才可能针对现实,进而解决问题。试想,如果缺乏对贫困家庭的积极走访、悉心研究,***怎么能够在动态中确保“一个也不能少”?如果没有对多个选址进行调研比对、反复论证,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怎么可能做到高起点、高标准?倘若只是“坐着小车转,隔着玻璃看,临走说声‘好好干\’,什么事也没办”,如此调研可谓毫无思想增量、价值增量。
离开深入调研,就难言科学决策。今天,随着改革日益进入深水区,触及的利益更趋复杂,面临的矛盾更加尖锐。当改革的四梁八柱业已搭建,尤需因地制宜,让务实的调研为改革加油助力,从而确保各项改革举措扎实落地,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在改革中大力倡导务实调研的风气,构建重大决策失误责任追究机制,也可倒逼党员干部真正重视调研、提高调研能力。 (李浩燃)
新闻推荐
近日,第一批八省区的中央环保督查整改方案全部公布完毕。环境保护部表示,伴随2017年新的环保督查工作持续推进,今年二季度开始将对2016年督查目标省(区)的整改工作进行“回头看”的复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