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发布“泉城举匠令”,正式启动2017寻找“济南工匠”活动。什么样的劳动者才能称为“工匠”,他们要具备哪些品质与精神呢?记者
采访了济南市社会科学院
助理研究员李战。
平凡工作中见“工匠精神”
“匠人”,我们过去习惯称之为“手艺人”,他们对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耐心钻研,追求极致。在当下这个追求高效、快速的社会里,匠心之道看似无迹可循,实则一直有人在各行各业默默坚守。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管延安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让海底隧道成为他实现梦想的平台;“航空手艺人”胡双钱创造了打(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国内第一位从事高铁转向架“定位臂”研(的宁允展是这道工序最高技能水平的代表,被同行称为“鼻祖”。匠心精神只是容易被浮躁的社会掩盖,回归匠心,其实也是时代所需。
“工匠精神”作为近年来广泛传播的高频词,其内涵和外延一直没有明确的界定,对于何为工匠精神,济南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李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工匠精神应该包含孺子牛一样的敬业精神,苦行僧般的坚韧精神,技艺精湛的‘精业\’精神。”
李战表示,在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每个人都应该有文化自觉和价值追求,换言之,就是在平凡的工作中要耐得住寂寞,摒弃浮躁,在工作中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在新时期继续传承和弘扬这种工匠精神。
寻找“工匠”乃现实需要
从传播学角度来讲,一个词语的风行,一定是契合了某种社会需求。“这样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进济南市产业结构调整、助力供给侧结构改革,可以培养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热情,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打造人生梦想,用工匠精神锻造出彩人生,推动济南市形成良好的双创氛围。”李战向记者表示。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工匠必然发挥举足轻重的地位,新时代的济南要实现“复兴与超越”的跨越式发展,同样需要秉持“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
从今天起,只要您身边有符合“爱岗敬业、执着专注、坚韧不拔、善于攻关、勇于开拓、精益求精并在一定领域作出突出贡献”标准的能工巧匠,无论TA身处制造业、服务业、手工业还是老字号企业、商贸流通业、文化创意产业等行业、领域,都在我们的寻找范围之内。如果您有自己心目中的人选,请从舜网专题网页(http://news.e23. cn/xzjngj/)下载推荐表,填好后发到邮箱xzjngj@163.com,联系电话:0531—67976324。我们期待着您的参与。 (陈炜敏 韩克鑫)
新闻推荐
5月4日,衡水市中医医院青年志愿者在衡水友力托老康复中心和老人聊天。当日是五四青年节,河北省衡水市中医医院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衡水友力托老康复中心,开展爱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新华社记者朱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