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立夏。下午6点过,满头银发的乔国琳老人吃过晚饭,拄着拐杖,和同住在台湾敏盛长辈照护中心的老伙伴一起,像往常一样来到花园里散步、聊天。“天气热起来了,叔叔阿姨们要多喝水哈……”照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搀扶着行动不便的老人,贴心地提醒大家。在这里养老,乔国琳感到很幸福。
引入先进养护业态、培育健康管理新业态、探索社区医养融合发展途径……近年来,东区结合中心城区优势,在培育中高端产业集群的同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以特色鲜明的“康养+医疗”项目为支撑,积极谋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阳光康养产业发展新路径。
照护中心的幸福生活
因为子女平时忙于工作,家住东区的乔国琳经常独自生活,是一名“假性空巢”老人。
2015年初,86岁高龄的乔国琳在台湾敏盛长辈照护中心参观时,被这里优良的环境和贴心的服务所吸引,从此就搬进了自己的第二个“家”。在照护中心,有专业的护理人员照顾老人的日常饮食起居,爱心社工经常开展心理疏导,老人能够定期做体检,做手工、唱歌游园……住在这里,乔国琳结交了不少朋友,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
近年来,东区引进培育台湾敏盛、德铭菩提养护院等先进养护业态,提升老人幸福感、获得感,走出了一条“康养+医疗”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在发展阳光康养产业的道路上,东区开展多模式医养融合,积极协调大医院与台湾敏盛、德铭菩提养护院等日间照料机构合作,探索医养融合机制。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开展上门服务,满足了养老机构健康服务需求。
体检医院的2.0新时代
“以健康业态为驱动,培育一批成规模、上档次的健康管理等健康新业态,不断深化区域医疗合作。”东区在培育健康业态方面下足了功夫。
位于炳三区的美年大健康体检医院,自今年初开业以来,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前去体检,医院特有的肝纤维检测仪、TMT热成像和胶囊胃镜等专业医疗设备,吸引了不少团检客户。体检医院市场部负责人高鹏介绍,目前医院每天的体检人数在200名左右,其中团检占70%,医院与华西医院、市中心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建有转诊、会诊绿色通道,为患者就诊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家为市民提供专业、舒适体检服务的体检医院,开启了体检2.0新时代,这也是东区培育中高端产业集群精心布局的结果。为改善医疗环境,促进社会资本规范有序参与,东区鼓励现有民营医疗机构做大做强,并增设康复、理疗、中医等科目,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协助引进美年大健康体检中心等大型健康体检连锁机构,不断补充和完善医疗资源,拓展康养渠道。
社区中心的医养服务
近日,年过六旬的枣子坪社区居民朱琼环赶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体检,这里正在开展“9073”医养融合服务,辖区60岁以上的老人花20元钱就能享受到基本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我已经多次预约来这里体检,便宜又省时间,还有大医院提供的远程会诊服务。”朱琼环说。
东区以医带养、以医促养、探索社区医养融合发展途径,实现医疗资源下沉,让市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高效便利的医养服务,助推阳光康养产业发展。2015年7月,枣子坪和南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纳入市级医养服务试点机构,按照市卫生计生委统一制定的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包的项目、内容和要求,为签订服务协议的老年人提供家庭医生门诊、预约专家门诊、家庭病床等服务。
“我们正在加强与辖区大医院合作,在专家多点执业、绿色转诊通道、检测检验、远程医疗、双向转诊等服务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东区卫计局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签约服务率达20%以上,今年将新增密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试点。
此外,东区积极探索社区居家康养模式,推进“居家养老”医养融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家庭医生团队,通过签约服务模式,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主动性、连续性且各具特色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新闻推荐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以下简称《工作任务》)。《工作任务》强调,2017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和实施“十三五”医改...